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7课时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7课时调查“生活垃圾”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0 06: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时 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正确解决问题。
2.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会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调查生活垃圾的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调查“生活垃圾”。
二、探究新知[来源:学科网]
1.指名学生回答,举例说明哪些是生活垃圾。
①在食堂吃饭用的纸碗筷子。
②在超市购买食品的包装袋。
……
2.指名学生回答,在平时你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呢?[来源:Z.xx.k.Com]
3.出示每人调查的数据在小组中交流,谈谈你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4.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中的五(1)、五(2)班调查汇报的数据及图片。
(1)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交流。
集中汇报。(学生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其中两个问题)
生1: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生2: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5.首先我们共同思考生1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后,组织学生汇报。
生1:我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再算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来源:学+科+网Z+X+X+K]
 30.8÷(4×7)
=30.8÷28[来源:学科网ZXXK]
=1.1(千克)
生2:我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再算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
 30.8÷4÷7
=7.7÷7
=1.1(千克)
教师再指名说一说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答题。
6.教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中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7.指导学生思考生2提出的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周一到周五共有多少天?
这个小区每天要处理生活垃圾多少吨?
这个小区每个周末要多处理生活垃圾多少吨?
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5÷5=0.7(吨)
1.3-0.7=0.6(吨)
这是分步计算,指名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1.3-3.5÷5
=1.3-0.7
=0.6(吨)
8.指名学生说一说上述计算顺序。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对吗。
9.学生独立完成(16.8+2.1)÷0.7和0.96÷(5.4÷0.9)。
在小组里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10.小结:(1)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四则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讨论交流,这些运算顺序与整数运算顺序相同吗?
三、巩固提升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3)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
2.练一练第4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题中的4个问题。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
教师指名板演并当小老师,给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四、课堂作业
练一练第2、3题,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
30.8÷(4×7) 30.8÷4÷7
=30.8÷28 =7.7÷7
=1.1(千克) =1.1(千克)
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1.1千克生活垃圾。
?教学反思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知识学习过程,体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2)小组内交流结果。(3)集体校正。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1)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2)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校正过程与答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当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当除数大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独立完成。
(3)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2)指名学生列式,并交流你的分析方法。
①先算出1张纸的厚度。 ②再用纸的总厚度除以每张纸的厚度等于纸的张数。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集体订正。[来源:学&科&网]
(5)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幅图。
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②学生独立计算,并把每步的意思向同伴讲述。
2.完成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方法。
(3)指名代表汇报讨论的情况。
(4)集体订正。
四、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8、9题,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