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体会欢快的音乐情绪,感受人们对友谊的珍重与赞扬。
2.通过视听结合﹑谈话法感受歌曲背景与意味深长,通过示范、对比、手势法解决歌曲中的三度音程合唱,并加入肢体动作,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音乐形象。
3.能用连贯﹑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在合唱中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和谐的声音正确演唱《友谊地久天长》;感受苏格兰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合唱二声部的音准问题。
三、教材分析
《友谊地久天长》院子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过去的好时光》,原民歌有多种歌词与多种唱法,直到18世纪,这首古老的民歌经诗人彭斯加工整理后,定名为《友谊地久天长》,并作为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
1.曲式分析
歌曲4/4拍,F大调,五声调式,为二段体结构。整首歌曲为四个乐句,前两乐句为A乐段,后两乐句为B乐段,每个乐句的节奏完全一致,并多次使用了X·X X X节奏型。两个乐段在旋律上彼此呼应,好像一问一答,形成了起承转合之感。
2.旋律分析
歌曲旋律优美,连贯抒情。第一乐句在旋律上向上发展,推向一个小高潮,而第二乐句则出现了歌曲中最高的音,但它却较为完整地﹑稍作变化地再现了A乐段的第二乐句,并稳定在大调式的主音上,从而使歌曲既统一又有变化。
3.歌词分析
全曲歌曲围绕着“友谊地久天长”之意,通过三段歌词描述音乐情感。三段歌词从回忆友谊展开,曾经漫步郊外山岗,美景美情不能忘怀,而今天又欢聚一堂,不论时光如何飞逝,都友谊长存。歌曲的中心思想是歌唱友谊﹑珍重友谊,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新课,聆听歌曲
(1)歌曲熟悉吗?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2)歌曲包含了哪些演唱方式?
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出现在美国影片《魂断蓝桥》里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是不是感到歌曲是优美而连贯的;歌曲包含了齐唱与合唱两种演唱方式。
2.了解歌曲背景
《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连贯抒情。人们习惯在与朋友告别时唱起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于友谊的珍重与美好祝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一路平安》。
(二)新授
1.再次聆听,关注特点
今天我们随着这首歌曲走进苏格兰,请一边听一边观察旋律,思考歌曲由哪些音组成?节奏又有什么特点呢?
特点:①旋律由do,re,mi,sol,la五声音阶组成
②每个乐句的节奏都完全相同。
苏格兰民歌多用五声音阶,且旋律丰富,节奏明显。
2.学唱第一乐段旋律
学生随琴声演唱旋律,感受旋律中的音乐情绪与强弱变化。(教师针对演唱中的音准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3.代入歌词,进行演唱
学生带入第一乐段歌词进行演唱,教师注意学生演唱时口腔的状态。
4.学唱第二乐段高声部
学生跟琴声演唱高声部旋律后,教师演唱低声部,师生合作。
5.学唱第二乐段低声部
学生跟琴声演唱低声部旋律后,教师演唱高声部,师生合作。
6.自选声部,完整演唱
(三)拓展
在苏格兰,人们唱这首歌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即:歌唱的人们要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都交叉地握着旁边人的手,并随着音乐的节拍起舞。同学们,一起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