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体会采菱时的愉快,
表达对水乡、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采菱》,学生能够掌握好富于变化的节奏与旋律,初步了解江南音乐婉转流畅的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通过情景展现,拓展延伸,了解相关的艺术文化,知道音乐与舞蹈、摄影等姊妹艺术的联系。
教材分析:
《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多处用了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密集节奏;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为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都是4小节,对称呼应;第三乐句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节奏拉宽,运用了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难点:1、旋律中切分、附点节奏和连音的掌握
??????????2、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哼鸣、高位置
二、复习齐唱《银色的桦树林》
???师:加拿大人民在歌唱这首歌的同时表达着他们向往森林、热爱家乡的情感。那么,在江南,在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事、哪些景是令人们向往和热爱的????(学生自由交流)
三、新课教学
1、导入(设计原图:通过欣赏、讲述、聆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歌唱教学做足铺垫。
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湖边看一看,他们有的划着小船,有的乘在大木桶里,”出示图片,“他们在做什么呢?”
欣赏采菱的图片,背景音乐《采菱》伴奏
“你们采过菱角吗? ”请家里种菱或采过菱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出示实物菱叶、菱角,让学生尝一尝)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
2、初听《采菱》,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 师:“看到水菱大丰收,农民心情怎么样?那如果让你去采,你会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听歌曲,让我们一起去采菱吧!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3、 小组合作:女生采菱,男生划船(听音乐,律动)
师: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老师建议,请女同学采菱,男同学划船!(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男生划船女生
(过门处:满湖都是菱,你不能划那么快,划快了就采不到菱了。)
采访女同学:你对自己搭档的表现还满意吗?
?
?3、学唱歌曲。(这首歌的歌谱很难识谱,涉及到很多节奏,旋律婉转流畅,采用先学歌再识谱的顺序,降低识谱难度;同时结合歌曲难点和表现要求,反过来识谱,使学生初步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1)教师范唱
(2)分句跟唱??注意哼鸣时位置要高,声音要集中
(3)跟着钢琴完整唱一遍
(4)说出歌曲中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结合识谱)
难点: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弱起?????师生接口唱
??????????一字多音的唱法
?????有没有发现谱中有一个记号用的最多,是哪一个记号?(连线,点击课件)
那共出现了几次呢?(生数:20处)
歌曲为什么要加这么多连线,如果把连线去掉会比现在好听吗?
师范唱比较。
小结:连线,要唱得连贯圆润优美、流畅,能表达出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5)跟着伴奏完整唱一唱歌曲。
(6)歌曲表现
你最喜欢哪几句?唱给同学、老师听一听
??????山中的清泉是怎样的气味?湖里的水菱又是什么味道呢?
(7)学生再次观看江南风景视频,回味江南美景。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NzE0NzEy.html
????师: 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前后两个“爱”字含义一样吗?(前面高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后面把对则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热爱,赞美中多了自豪、骄傲之情。)
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唱好最后一个乐句。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唱一唱!(跟伴奏)
?
四、歌曲处理(小组合作形式)
1、分三个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变化演唱形式;
第二组:创编动作表演;
第三组:创编歌词
2、分组表现
?
五、歌曲拓展 艺术延伸
同学们,我们江南的音乐不仅好听,而且形式也很丰富多样,同样是采菱,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采红菱》、舞蹈《采菱》,绘画(出示图片)
?
六、小结,下课。
水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家乡的美,江南水乡的孩子用歌声歌唱了自己的家乡,我们也可以用我们优美的歌声,歌唱我们亲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