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方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方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0 07: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上P53-5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其特征是未知数参与运算。
能区分方程与非方程。
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三题,请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做完后口答校对。
(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
a 千米,还剩 125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3)十月份他们一共投报 份。
【环节意图: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某一个量,是建构方程概念的重要基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意在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引入方程作准备。】
二、探索展开
揭示课题,并请学生说说什么是方程。生:我觉得方程就是其中有一个未知数,
等号两边都是等量。
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第一组)。(1)呈现:五(1)班有男生20 人,女生18
人。五(1)班共有多少人?

生:20+18=38(人)。
教师板书算式及等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2)呈现:五(1)班有男生 20 人,女生 a人。五(1)班共有38 人。
生:38-20=18(人)。
教师板书算式及等量关系: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呈现:五(1)班有男生 b 人,女生 18人。五(1)班共有38 人。
生:38-18=20(人)。
教师板书算式及等量关系:总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4)师小结并提出新的要求:刚才,我们用三个不同的等量关系写出了三个不同的算式。今天老师有新的要求,我把后两种等量关系擦掉(两个减法),你能不能把这两个题目也按第一个等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来写一个算式?
学生独立写,然后指名口答。
生:20+a=38(人)。
师追问:这里的a 表示什么?
生:a 表示女生人数。
师:这是一个未知数。
生:b+18=38(人)。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个未知数。
师:第一题没有。
生:总人数都一样。
生:它们的等量关系都是一样的。
请学生齐读这三个算式共同的等量关系。
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第二组)。(1)呈现: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 厘米,宽是5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生(:7+5)×2=24(厘米)。
教师板书算式及等量关系:(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2)呈现: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 厘米,宽是 x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 厘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y 厘米,宽是5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 厘米。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请你想一个等量关系,各写一个算式。
学生独立写,然后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1:(7+x)×2=24(厘米)。
2:(y+5)×2=24(厘米)。
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等量关系。
揭示方程的概念。
教师把黑板上的六个算式圈起来,引导学
生观察。
师:这六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等号,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像这样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师:在这六个等式中,有几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方程。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打勾,该学生准确勾出其中四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师:为什么你们都认为下面这四个是方程?
1:因为这四个算式里都有一个未知数。
2:这四个算式左右两边都相等。
师:是的,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板书,并请学生齐读。
师: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当我们列方程时,后面的单位是不用写的。
教师擦去每个方程后面的单位。
【环节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简单的等量关系中,经历方程产生的过程,初步认识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巩固应用
1判断: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
① 35+65=100
② x-16>72
(y+24
5x+32=47
⑤ 28<16 +14
⑥ 6a+2b=42
先请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方程的式子读给
同桌听,然后指名口答。
生:5x+32=47 和6a+2b=42 是方程。
师:x-16>72 为什么不是方程呢?它不也含有未知数吗?
生:因为它不是等式,有一个大于号的。
师: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
看图写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1)课件呈现:
请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生 1:小猫的质量+皮球的质量=盒子的质量。
2:x+0.5=2.5。
(2)课件呈现:
请学生先写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学生独立写,然后投影反馈。
先反馈第一小题。
1:三盒蜡笔=36 枝,3x=36。
2:一×共=总,x×3=36。

师:谁能看懂这位同学写的?
3:一盒蜡笔的枝数×盒数=蜡笔的总
枝数。
4:一份数×份数=总数。
5:可以把乘号省略,写成3x=36。
再反馈第二小题。
1:小明+28=爸爸,x+28=40。
2:爸-小=相,40-x=28。
师:同一个题,我们找的等量关系不一样,所列出的方程也不一样。
3:爸爸-28=小明的岁数,40-28=x。师:能看懂吗?同意这样列方程吗?(同
意!)老师告诉大家,这个等量关系是对的,这样列方程也是可以的。
4:一般方程未知数是放在等号左边的,或者是和已知数放在一起的,这样大家才能更明白一点。
师:谁这样告诉你的?
4:我在外面学的。
师:你只了解了一半,当我们要解决的问
题比较复杂的时候,列出的方程左边有未知数,右边可能也有未知数。
【环节意图:先找等量关系,并要求学生写下来,再列方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找出“复习导入”三个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课件呈现:
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不能,它还没有告诉我们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课件呈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00 平方厘米。请学生想等量关系,并写出方程,然
后指名口答。
生:80x=4800。
生:等量关系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2)课件呈现: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
地,已经行驶了a 千米,还剩125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280 千米。
请学生想等量关系,并写出方程,然后同桌交流。
(3)课件呈现:
请学生自己想一个条件,列出方程。
生:31(a+b)=3100。
师:你补了什么条件?
生:一天共投了100 份。
师:如果补的条件是“一天共投了 100 份”,方程应该怎样列?
生:a+b=100。
师:谁知道他补上的是什么条件?
生:他们两个人31 天一共投了3100 份。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1(a+50)=4800。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个50 哪里来的?
生:这个50 就是那个b,表示另一个人每天投报的份数,4800 是一个月两人投报的总数。我补了两个条件。
四、课堂总结
1.什么是方程?
2.方程是怎么来的?
1:一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2:方程是通过等量关系得来的。
3:方程是把未知数代入到等量关系中。
师:方程是通过等量关系得来的,因此一个方程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等量关系。
五、拓展延伸

1.根据方程选择具体的问题情境。
(1)x-17=25。
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x 人,到站后有17 人上车,汽车上现在有25 人。
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x 人,到站后有17 人 下车,汽车上现在有25 人。
(2)a + 1 = 12。

(3)6m = 300。
每辆小汽车m 元,6 辆这样的小汽车一共多少元。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m 千米,这辆汽车6 小时行300 千米。
(4)6m = 300 还可以表示哪些等量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