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与狼》教学设计
(活动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用的音乐是由陈小奇作词、朱德荣作曲的一首叙述歌曲,歌曲的内容选用了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歌曲由两个主要的音乐旋律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两段音乐旋律主要出现在第一幕《叙述者的歌》和第二幕的《藏起老狼》。之后,又分别在第三幕和第四幕中以变换歌词的方式出现。第二幕的《放出老狼》和第三幕《狼起杀心》则是任晓音根据剧情需要结合原作者曲风特点创作而成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剧的形式,能够叙述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情节并表演出来。
2.能够演唱其中的歌曲,知道歌曲表达的情景。
3.能够创编出东郭先生与狼和猎人的对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用合作的方式表演《东郭先生与狼》。
(二)教学难点
能够创编人物间的对话、动作。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介绍《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教师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啊老师要给你们讲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这个故事分为四幕,第一幕《途中遇狼》、第二幕《好心救狼》、第三幕《凶相毕露》、第四幕《智擒老狼》,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学习音乐剧
1.学习第一幕《途中与狼》
(1)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导语: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没想到途中遇到了一只老狼。
教师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你能想出老狼跟东郭先生说什么了吗?
教师总结:老狼说:“先生,救救我吧,猎人在追我呢,你要是救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2)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的这段歌曲是叙述者的歌,请你跟着音频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是带有叙述性的,情绪是诙谐、幽默,速度是中速。
2.学习第二幕《好心救狼》
(1)书袋藏狼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把狼藏进了书袋里。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原来这段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领唱与齐唱,有三处领唱和齐唱是一样的,请你们来跟着音频唱一唱,你可以先跟着领唱来唱一唱,再跟着齐唱唱一唱。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速度是中速。
(2)欺骗猎人
教师导语:这时猎人追来了,你想想东郭先生跟猎人说什么了?猎人就走了。
教师总结:原来东郭先生说狼往远方跑走了。
(3)放出老狼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东郭先生看猎人走了,赶紧把狼放了出来。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唱唱这段歌曲。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高兴的,速度是中速。
3.学习第三幕《凶相毕露》
(1)狼起杀心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狼从布袋出来后,看到东郭先生心里想,眼前就有美味餐,岂能放过。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唱唱这段歌曲。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阴险的,速度是中速稍慢。
(2)创编东郭先生与狼的对话
教师导语:请你想想,老狼要吃东郭先生,它会跟东郭先生怎么说呢?
教师总结:它说先生你刚才救了我,都当了一次好人了,现在我肚子饿了,能不能再当一次好人呢,让我吃了你吧。
(3)仓皇逃命
教师导语:东郭先生吓得啊,赶快就跑了。我们一起来唱唱这段歌曲。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失望的,速度是中速,歌曲的旋律和第二幕书袋藏狼是一样的。
4.学习第四幕《智擒老狼》
(1)了解剧情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东郭先生仓皇逃命,老狼紧追不舍。这时,来了一位农夫……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你听出这段歌曲的旋律和第几幕是一样的了吗?和第一幕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紧张的,速度是中速。
(2)创编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的对话。
教师导语:谁能想想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再说什么呢?东郭先生抓住农夫说:“大哥,您来评评理,刚才有猎人追这只狼,我看它可怜,就把它藏到书袋里,没想到,它一出来就恩将仇报,要吃我。”老狼说:“你不是想当好人吗,好人做到底吧,我现在肚子饿了!”
(3)农夫评理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农夫摇头直怀疑,小袋子怎能藏住狼兄弟?老狼说:“不信,我进去你看看!”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这段歌曲的旋律和第一幕还是一样的,请你唱一唱吧。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叙述的,速度是中速。
(4)学唱叙述者的歌
①了解剧情
教师导语:把狼骗到布袋里后,农夫赶紧把袋口系上了并责怪了东郭先生。
②学习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一起来唱唱这段歌曲。
教师总结:这段歌曲的情绪是责备的,速度是中速,歌曲的旋律和第二幕书袋藏狼是一样的。
(三)讲解什么是音乐剧
教师导语:《东郭先生与狼》是音乐剧,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请你课下和同伴一起来表演《东郭先生与狼》这部音乐剧吧。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坏人讲仁慈是糊涂的,要分清善恶,不能滥施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