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二节 从种到界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二节 从种到界
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重点)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问题导入
在公园里游玩时,经常看到植物的标牌上写着名称,除了中文名外,上面往往还写了科、属和拉丁学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知识点一 生物的分类等级
1.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等),把生物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等不同的等级。
属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种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生物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最大的分类单位,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________是最密切的。
3.分类的意义
生物分类是为了弄清楚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
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
种
亲缘关系
进化关系
亲缘关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1.狼的分类单位
界:________界
↓
门:脊索动物门的________亚门
↓
纲:______纲(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知识点二 生物的分类举例
动物
脊椎动物
哺乳
胎生
哺乳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目:________目(有尖锐的________)
↓
科:________科(特征:颜面部________、________、爪钝而不能________等)
↓
属:犬属(特征:身体较长、眶间部显著隆起等)
↓
种:______种(所有的狼都属于同一个______)
物种
食肉
犬齿
犬
较长
吻端突出
伸缩
狼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桃的分类等级
桃种、________属、________科、________目、__________纲、________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3.生物的命名
(1)命名法________。
(2)提出者________。
(3)组成: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第二部分是________。
种加词
桃
蔷薇
蔷薇
双子叶植物
种子植物
双名法
林奈
属名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牛刀小试
1、判断
(1)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
(2)生物分类关系中,“门”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
√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2017·天津 下列生物分类的不同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种 B.科 C.纲 D.界
A
[解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第二节 从种到界
3.2017·广东 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
A.种子植物门 B.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 D.蔷薇科
A
[解析] 在选项中,A门最大,因为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所以,同门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少。
易错易混
一个生物不等于一个物种,物种是由一个生物群体组成的,一种生物才是一个物种。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探究点 生物分类的规律
第二节 从种到界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情景展示】观察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图,尝试总结出狼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从种到界
【问题探究】通过对狼分类地位的分析,你认为哪个等级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个等级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第二节 从种到界
[典例] 2017·莱芜 家鸽、山斑鸠和雪鸽三种鸟在分类上的等级(部分)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鸟属于同一目
B.家鸽和雪鸽比与山斑鸠的亲缘关系更近
C.家鸽和雪鸽比与山斑鸠的形态结构差异更大
D.通过分类可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C
种 家鸽 山斑鸠 雪鸽
属 鸽属 斑鸠属 鸽属
科 鸠鸽科 鸠鸽科 鸠鸽科
[解析] 家鸽、山斑鸠、雪鸽三种鸟属于同一科,更属于同一目,家鸽与雪鸽同属,家鸽与山斑鸠同科,因此,家鸽和雪鸽比与山斑鸠的亲缘关系更近,家鸽和雪鸽比与山斑鸠的形态结构差异更小。通过分类可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方法点拨] 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表格中三种鸟的关系才能解答此题。
第二节 从种到界
课内小结
从种到界
分类的方法
生物分类等级的依据
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等级法
分类方法从大到小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分类学之父——林奈
林奈,瑞典植物学家。生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他自幼喜爱大自然,对植物特别有兴趣。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的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35年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1737年出版《植物属志》,1753年出版《植物种志》,建立了生物命名的双名法,对动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他首先提出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物种分类法,至今被人们采用。
为纪念林奈,1788年在伦敦建立了林奈学会,他的手稿和搜集的动植物标本都保存在学会。
第二节 从种到界
课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