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0 15:59:22

文档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文豪雨果所作的一篇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书信,全文由“雨果赞美圆明园”和“雨果讽刺谴责侵略者”两部分组成。雨果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公开呵斥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同时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文中使用鲜明的对比和反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琉璃(liú li) 珐琅(fà láng) 脂粉(zhī) 朱鹭(lù) 晨曦(xī) 劫掠(jié lüè)
⑵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恍若:仿佛。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晨光。     瞥见:一眼看见。
荡然无存: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了。
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也说丰功伟业。
2.边读边悟
(1)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3.学贵有疑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几年前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电影《十二生肖》,讲的是“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四个兽首的故事。圆明园的国宝是如何流落在外的?今天,就让我们打开一卷尘封已久的书信,穿越历史的烟尘,拨开迷雾的困扰,来一场时空之旅。( ppt展示电影《十二生肖》海报,尘封书信图片)
二、简述信件概要
现在假设你是巴特勒上尉的副官,收到了这封信后,采用合适的措辞和口吻,用一句话为巴特勒上尉概述信件内容。(ppt展示旧书信模板)
示例:尊敬的巴特勒阁下,雨果先生在信中……
预设:赞美圆明园,谴责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
三、品读雨果态度
这封雨果先生的亲笔信我们触手可及,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揣摩朗读,注意把握好语气及情感。(小组比赛竞读,把握语速、重读、情感)
(一)从这封信中,你读出雨果先生前后哪些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学生全部答出后,板书:“赞美、讽刺”)
(二)1.雨果赞美了谁?他用哪些词语称呼、哪些句子评价它?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话,然后在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圆明园
“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⑴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2.现在请轻轻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教师读“请你想象有一座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其外貌是神庙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学生仔细聆听,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
3.如果语言太过苍白无力,那我们就观摩一下后人借助现代技术所复原的圆明园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播放纪录片《圆明园》宣传片、复原图)
4.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国人民的尊重和同情。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板书:尊重 同情)
(三) 1.雨果讽刺了谁?他是怎样讽刺的?在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英法联军
“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2.雨果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反语”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3.他对两个强盗进行辛辣无情的讽刺,因为他们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播放圆明园遗址图片)
明确: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4.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板书:抗议 谴责)
四、感叹长者胸怀
(一)他不是中国人,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他是个法国人,却说“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透过这封信,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雨果?
明确: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板书)
(二)时隔154年后,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雨果先生说?
示例:“154年后,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
五、许我赤子宏愿
读罢此信,掩卷沉思,历史的教训用血与火铸就,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需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今日之中国少年又当如何自处? 让我们面对五千年华夏,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
师生齐读



附: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
讽刺侵略者——抗议,谴责 公正的立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巩固基础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琉( )璃( ) 珐( )琅( )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 )见   劫( )掠
缀 ( )满 绸( )缎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3.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
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
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
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
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二、思考探究
4.说说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
(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5.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
1.赃(zāng)物    箱箧( qiè) 制裁(cái )    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 lí ) 珐( fà )琅(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piē)见   劫(jié)掠
缀 (zhuì)满 绸(chóu)缎
2. A(解析:“冠冕堂皇”应改为“富丽堂皇”。)[来源:Z.xx.k.Com]
3.①句中成分残缺,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的罪恶”或“的暴行”;
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4.(1)统治者所犯下的罪行决不能归咎于人民,真正的强盗是统治者,而人民是无罪的。
(2)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极为愤怒的心情:自以为“文明”的欧洲人却对中国的文明成就干了极野蛮的事。
5.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的讽刺和谴责。作者是从赞美圆明园和谴责侵略者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