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
2. 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 指名背诵课后有关丁香的诗句,说说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2.谈话导入新课:
丁香花在古人的眼中是愁思、惆怅的象征。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赏花”, 体会花的美丽。
任务一:细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感受丁香花独特的魅力,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1、过渡: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我们一起去 “赏花”,感受丁香花丁香花独特的魅力。赏完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地 点 色彩 形状 味道 感受
城里街旁宅 院
校园
斗室外
2.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预设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既写出了丁香花的样子,又写出了丁香花多而繁密的特点。
预设2:“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人喜爱!
预设3:“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生机勃勃,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预设4: “探”“窥”这两个动词太生动传神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2) (课件出示)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
“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预设1: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预设2:在这朦朦胧胧的仙境中,我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②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淡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妙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3)(课件出示)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②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师实时总结: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师生共同梳理,完成表格: (
地 点 色彩 形状 味道 感受
城里街旁宅 院 雪白 星星般缀满探出 窥着 比喻 、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丁香花微小却繁多,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香气非常浓郁。
校园 白的朦胧紫的潇洒 非桂非兰 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斗室外 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十字小花不显得单薄 香气直透 纸背
(5)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三、“悟花”, 感悟主题内涵。
任务二:细读第4至6自然段。小组合作: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对重点词语或精彩语句作批注。
1.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
预设: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预设: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格外妩媚。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2)(课件出示)
《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交流,师适时点拨: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2)师生交流。
本义(课件出示盘花扣图片):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 4)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指名读,全班齐读。
2)师: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3)交流,师适时点拨:
师: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4)感悟主题:读到课文最后这个自然段,你明白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了吗?
交流,师适时点拨: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
四、总结课文,畅谈感悟
1、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2、学生发言。
预设:
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
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3、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要正视问题,乐对人生。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板书:人生充满挑战、乐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当堂检测。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六、板书设计:
形状
视觉
2、丁香结 颜色 正视问题、乐对人生
气味 嗅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娇媚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3A%2F%2Fguoxue.baike.%2Fquery%2Fview%3Ftype%3Dphrase%26title%3D%25E6%259B%25B2%25E6%258A%2598&q=%E8%BF%82%E5%9B%9E%E7%9A%84%E8%BF%91%E4%B9%89%E8%AF%8D&ts=1565071441&t=0221da13cde7cdfb6dca5a698b7635c" \t "_blank )( ) 洁白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3A%2F%2Fguoxue.baike.%2Fquery%2Fview%3Ftype%3Dphrase%26title%3D%25E6%25BD%2587%25E6%25B4%2592&q=%E6%B4%92%E8%84%B1%E7%9A%84%E8%BF%91%E4%B9%89%E8%AF%8D&ts=1565071404&t=ea13f86dbd1cff12dc42739b26475f2" \t "_blank )( )
B.找反义词:烦心( ) 快乐(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3、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中的丁香具有 、 的特点。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之所以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丁香花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婀娜多姿,令作者浮想联翩。
B.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丁香花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
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妩媚 莹白 顺心 愁怨
2.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花苞 衣襟上的盘花扣
3、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意对即可)
4、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格外妩媚。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5、A
6、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丁香结》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200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 2001年4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卷《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
主要成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顺心 平淡 单薄 照耀 恍然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缀满 模糊
顾影自怜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
复习检查
背诵课后有关丁香的诗句,
并说说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
的情感?
复习检查
丁香花在古人的眼中是
愁思、惆怅的象征。作者笔
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
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
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
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
续学习《丁香结》。
任务一:细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感受丁香花独特
的魅力,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地 点 色彩 形状 味道 感受
城里街旁
宅 院
校园
斗室外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好在哪里?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比喻 、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月光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月光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象。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这朦朦胧胧的仙境中,我想到了嫦娥与玉兔,想到了蓬莱岛。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
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淡薄,它香
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妙的是,
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檐前积雪”指丁香花。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地 点 色彩 形状 味道 感受
城里街旁
宅 院
雪白
星星般缀满
探出 窥着
比喻 、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
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丁香花微小却繁多,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香气非常浓郁。
校园 白的朦胧
紫的潇洒
非桂非兰 淡淡的
优雅的
甜香
斗室外 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 参差的绿
十字小花
不显得单薄
香气直
透 纸背
任务二:
细读第4至6自然段。小组合作:在这部分,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
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
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
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
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
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
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
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
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
格外妩媚。作者觉得雨中
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
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
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
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 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
思考:作者引用古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
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
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
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研读思考:
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本 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
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
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
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二: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 鼓 鼓 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
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
《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
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正视问题 乐对人生
课堂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
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
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
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
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
找到的答案。
作业布置
1、完成当堂检测。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
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形状 颜色 气味
2、丁香结 古人眼中的丁香花
作者的疑问、联想
正视问题 乐对人生
课堂练习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
第二课时当堂检测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课堂练习
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
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
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
太平淡无味了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娇媚( ) 洁白( )
B.找反义词:烦心( ) 快乐(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3、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中的丁香具有 、 的特点。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
在一起。”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作者之所以把丁香花比喻为丁香结,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丁香花色彩绚丽、香气浓郁、婀娜多姿,令作者浮想联翩。
B.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丁香花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
6.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 妩媚 莹白 顺心 愁怨
2.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花苞 衣襟上的盘花扣
3、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意对即可)
4、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格外妩媚。作者觉得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雨天才极为明显。
5、A
6、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决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丁香结》
教学设计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有关丁香的诗句导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古人赋予丁香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本文作者赋予丁香的独特内涵。
2.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第一步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二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步自由朗读课文。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4.以“任务单”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