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编精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0分)
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铁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 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C.钢铁制成零件 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案:C
解题思路: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A错误;
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范畴,B错误;
C.钢铁制成零件,属于机械加工领域,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C正确;
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范畴,D错误。
故选C。
2.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铁器生锈
C.粮食酿酒 D.海水晒盐
答案:D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
A.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显酸性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铁器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蒸发水分之后盐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选D。
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需要加热就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题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A.不需要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均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故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正确;
D.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金属铜用来制作电线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钨丝用作灯丝
答案:A
解题思路:
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正确;
B.金属铜用来制作电线是利用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C错误;
D.用钨丝作灯丝利用的钨的熔点高,不易熔断,属于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A。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用石墨制作电极
C.氢气作火箭的燃料 D.用液氮做医疗手术冷冻剂
答案:C
解题思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利用稀有气体在高压的情况下会呈现不同颜色,属于物理性质,A错误;
B.用石墨制作电极,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错误;
C.氢气作火箭的燃料主要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正确;
D.用液氮做医疗手术冷冻剂,是因为液氮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属于物理性质,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以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食盐和糖
B.滴加液体时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口,防止液体洒在容器外
C.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为1~2mL
D.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入原试剂瓶,倒入垃圾桶即可
答案:C
解题思路:
A.实验室中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A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直接伸入到容器内,防止污染试剂和滴管,B错误;
C.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为1~2mL,C正确;
D.剩余药品不能乱扔,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A.实验室闻气体的方法应该是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能直接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A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明显已超过,B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采取了仰视的方式,C错误;
D.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D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某同学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请找出图中共有几处错误( )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答案:D
解题思路:图中错误之处有:酒精灯中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没有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中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以上共四处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前应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D.组装仪器应该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操作
答案:B
解题思路:
A.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A正确;
B.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再装入药品,B错误;
C.连接玻璃管时,玻璃管口一定先润湿,C正确;
D.组装仪器的顺序应该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道,每道10分)
10.分别写出第6、9、12、16、17号元素的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碳, 氟, 镁, 硫, 氯
解题思路:
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第6、9、12、16、17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依次为:碳、氟、镁、硫、氯。
1.(19成都)一题1 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金属拉成丝 B.盐酸除铁锈 C.空气液化 D.石油分馏
【答案 】B
【解析】ACD选项都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学。B项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是化学变化。
2.(19山东青岛市第Ⅰ卷一题3)下列对甲烷的性质的描述中中,化学性质的是( )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B
【解析】解析:B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具有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CD属于物理性质,指的蚕丝被是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收触摸到的以及仪器测量到的,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 (18威海).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 -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业变
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解析:②和③都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①和④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4. (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B. ④⑤⑥⑦⑨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答案 】A
【解析】滴水成冰、木已成舟、沙里淘金、花香四溢都是物质的状态或现象位置的改变没有,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5.(19湖南娄底五32(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的用途不一致的是( )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化水D. 生石灰能吸水,可作为干燥剂
【答案 】D
【解析】B氧气具有氧化性,具有助燃性,但不是可燃物,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
6.(18 盐城)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木材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答案 】A
【解析】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CD都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7.(18宿迁)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答案 】C
【解析】ABC属于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8.(18十堰)、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D. 干冰升华
【答案 】D
【解析】ABC都属于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D升华是状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
9.(18武汉)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C. 玻璃破碎D. 汽油挥发
【答案 】A
【解析】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CD都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10.( 18荆州) 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 铁杵磨成针
【答案 】A
【解析】A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CD都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11.(18安顺)、下列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铝土矿炼铝B液化燃烧C木材制成桌椅D海水提取镁
【答案 】A
【解析】C属于状态的改变;ABD发生了化学反应
12.(18益阳)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海水晒盐 D.铁矿石炼铁
【答案 】D
【解析】ABC是物质的状态或现象位置的改变没有,本身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13.(18随州) 下列变化中,- 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日光灯通电发光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粮食酿酒D. 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 】C
【解析】C属于缓慢氧化,是化学变化;AB是状态的改变;C有可能温度升高变浑浊,属于物理变化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基础篇
能力提高篇
中考真题篇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2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