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画垂线
学 段
小学
学 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册 别
上册
单元(章节)
第五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者
所属单位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信息素养)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一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学习了角的度量(本册第三单元)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本单元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以及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五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的基础。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画垂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第二课时的内容。例2主要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画垂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另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只具体给出了前一种情况的画法,用连续的三幅图表明画的步骤,没有出示文字说明。后一种情况只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为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做准备。由于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需要作具体的指导,可以边结合课件示范边强调。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互相垂直、垂线、垂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具体给出直线外一点让学生画垂线,学生会连接点到直线的线段,但画的不一定是垂直线段,通过量一量,比较线段的长短,方知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通过直观图像来观察、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画直线、射线、线段和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点及作线的基本技能来作垂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会验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作图能力、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重点
准确地画出垂线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过直线外一点准确画垂线。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环境设计
教室中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计算机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编 号
媒体
类型
媒体使用方式
使用目的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PPT
播放--总结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2分钟
原创
2
PPT
边播放、边讲解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2分钟
原创
3
PPT
设疑—操作—讨论—播放
设难置疑,引发思辨
3分钟
原创
4
PPT
边播放、边讲解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2分钟
原创
5
PPT
设疑—播放—讲解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5分钟
人教版习题
6
PPT
设疑—播放—讲解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3分钟
书上练习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发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况;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讨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垂线的画法
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明确目 标
二、
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三、练习拓展,巩固提高。
四、总结回顾。
1、谈话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什么叫垂线?
2、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垂线的画法。
板书:画垂线
1.初步感知,尝试解决
(1)画一画:
师:先认真思考,再用你手里的工具尝试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教师巡视。
说一说:
你是怎么画的?
怎么判断你画出的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2.自主探究,总结方法
(1)学习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画一画
师:你能用三角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
(说一说
师:你能说出过直线上一点,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吗?
(微课演示
教师总结提升:线线重合、点点重合。线(直线)-线(直角边)重合,点(顶点)-点(直线上点)重合。牢记这两个重合就可以正确画出垂线。
④练习: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材58页“做一做”第二图
教师巡视、点拨
(2)学习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用三角板应该怎样画呢?
教师课件演示,总结提升: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一对:直角边对齐直线;二移:平移三角板使另一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三画:画出一条直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四标:标上直角符号
练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材58页“做一做”第三、第四图。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认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1.先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再填空。
我发现:过直线上(或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 )条。
2.练习十第9题
1.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要注意些什么?
2.小结:
教师:注意强调
(1)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虽然点的位置不同,但是都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规范作图,画直角符号。
指名回答
学生齐读
学生在作业本上尝试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预设学生有三种画法:
a.用两把三角板来画
b.用量角器来画c.用一把三角板来画
指名回答、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实质上就是让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一把三角尺来画比较简单一些。
学生操作:
独立思考,
尝试画图。
交流画法
多位学生汇报交流后逐步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沿着直线移动,让三角板的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独立练习
同桌互查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的方法。
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先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然后把三角板沿着直线平行移动,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点,最后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桌互查。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线重合的基础上平移找点,然后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学生尝试总结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课件演示相交成直角: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课件出示
课件呈现问题。
学生用展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微课演示用三角尺画垂线的过程,结合课件演示教师总结提升:线线重合、点点重合。
课件出示:
教师课件演示,总结提升:一对、二移、三画、四标。
课件出示
展台
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课的学习主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画垂线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与概括,让学生自主总结画垂线的方法,此时的方法总结以及操作的准确性将成为后面知识学习的基础。
通过已有旧知识经验,学生借助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方法的迁移,自主探究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线的方法,在充分感知、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画垂线的一般方法、步骤,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作图的规范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画垂线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画垂线的本质及方法上的共性。
分层次教学
教学反思、总结
其他(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论文)
人民教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ba110100h9z3.html
http://www.lspjy.com/thread-241729-1-1.html
http://www.jldfedu.cn/show-58-8772-1.html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4ajxzy/wenzi/201410/t20141015_1220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