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生物课件: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上生物课件: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0 22: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
2.说明动物行为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问题导入
大家对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定很熟悉,那么,乌鸦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知识点一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分类:按照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____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学习
生来
遗传物质
生活经验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二者关系:________行为是______行为的基础。
(4)意义:动物的_________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_______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规律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学习行为越_________。
复杂
先天性
学习
先天性
学习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二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实验法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制订并实施计划
①用泡沫塑料板或纸箱构建“迷宫”。高度以小鼠不能爬上为宜,上面也可以盖上一块玻璃板。在“迷宫”的出口处放置____________。
②在“迷宫”的入口处放入经过____________处理的小鼠,同时计时,并在出口处等待。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所需的时间。如果在2分钟内小鼠还不能到达出口,需要适当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
饥饿
食物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③重复上述实验5~7次,根据小鼠的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到下表中。
小鼠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记录表:?


认真操作并完成上表,数据要具有真实性。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时间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得出结论:小鼠通过多次________________,走出“迷宫”获得食物所需的时间越来越____________。最后,小鼠可以直接走出“迷宫”,吃到食物。

“尝试与错误”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牛刀小试
1、判断
(1)小鸟喂鱼和猴子骑车都是先天性行为。(  )
(2)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
×
×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下列动物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鸽传书
C.孔雀开屏 D.惊弓之鸟
C
[解析]老马识途、飞鸽传书、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孔雀开屏属于生殖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B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解析]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与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错易混
有些先天性行为不是动物一出生就有,而是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如生殖行为。
探究点 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情景展示】观察教材P48“资料分析”里的图片。
【问题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何区别?这两种行为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交流】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归纳提升】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后天形成的
决定因素 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稳定性 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食物和环境更有保障
存在意义 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有重要意义
联系 学习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典例]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A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但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方法点拨]熟练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内小结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概念: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意义:是动物生存的基本保障
概念:后天获得的,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意义: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按行为获
得的途径来分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外链接
印度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印度“狼孩”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