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生物课件:5.2.3 社会行为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上生物课件:5.2.3 社会行为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0 22: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1. 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重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问题导入
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那么社会行为有什么特征呢?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知识点一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成员 功 能
蚁后 专职的“____________”
________ 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
兵蚁 专司蚁巢的________
________ 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工蚁
产卵机器
蚁王
保卫
第三节 社会行为
2.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1)等级划分依据:根据个体_______、力量_______、健康状况和________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2)“首领”的权利和义务:
①优先享有________和________。
②优先选择__________,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________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顺从
大小
强弱
凶猛程度
食物
配偶
栖息场所
第三节 社会行为
③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________,并且与其他________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3.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__。
等级
行为
雄狒狒
组织
分工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交流的方式: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动物个体之间的通讯:(1)通讯的概念: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________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
知识点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通讯
动作
声音
气味
觅食
御敌
繁衍后代
其他个体
第三节 社会行为
(2)蝶蛾类昆虫的通讯: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________。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________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
3.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流
性外激素
气味
物质流
能量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牛刀小试
1、判断
(1)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有社会行为。(  )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

×
第三节 社会行为
2.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由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B
[解析] “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3.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上蛾蝶类害虫利用的原理是(  )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之间的通讯
C.昆虫的学习行为
D.昆虫的迁徙行为
B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解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作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昆虫之间的通讯。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巧学妙记
巧记动物的通讯:
社会行为有分工,成员合作要沟通,
动作、声音和气味,相互交流把信通。
探究点 蚂蚁的通讯
第三节 社会行为
重难探究 解决问题
【情景展示】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就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
【问题探究】1.什么是通讯?蚂蚁是靠什么进行通讯的?
2.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蚂蚁的通讯?
【思考交流】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归纳提升】 1.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作通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就是靠气味来通讯的。
第三节 社会行为
2.“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设计
①可以给蚂蚁提供面包渣、白糖等作为食物,
诱捕蚂蚁,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图),形成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第三节 社会行为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看到的现象是:“桥”对换前,蚂蚁向C岛运动;对换后,蚂蚁向A岛运动。
⑤结论: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典例] 下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B.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D.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
A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解析] 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方法点拨]探究“蚂蚁的通讯”是本节的难点,对于探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需要熟练掌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课内小结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进行通讯

社会行为
信息交流
重要
特征
需要

方式
动作
声音
气味
蜜蜂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殊方式来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就拿我们日常见到的蜜蜂来说,它们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十分令人钦佩和注目。蜜蜂采用跳舞式的形式向同伴传递信息。当一只蜜蜂跳起“圆形舞”,是向同伴表示蜜源就在附近;跳起“摆尾舞”,是告诉同伴蜜源在很远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蜜蜂在跳舞时,如果头昂着,是蜜源在有阳光的地方;如果头朝下,是蜜源在背着阳光之处。它们采取“舞蹈”方式,组织成群的蜜蜂去寻找蜜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采蜜。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课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