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
高一年级 历史必修第二册 人民版
专题七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加速前进历史基因理论自信成功经验教训启示道路抉择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幕 强国之路列宁和斯大林在一起斯大林掌舵苏联道路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幕 强国之路特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私有工商业农业集体化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彼得大帝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欧洲反法“神圣同盟”盟主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繁荣,他们主张封锁苏联经济。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 ————《大国崛起》解说词
(1)苏联的工业水平极其低下(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2)苏联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威胁。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理论指导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我们能够而且应当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斯大林全集》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政权保证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幕 强国之梦 崇尚敬畏和依赖政治权威,是俄罗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君王,无论他是怎样的,对于人民来说都是一位父亲,都是人们心目中的救世主。史达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就其认识根源而言,同样是出于对领袖权威的盲从和迷信。
——《“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转型》
崇尚和依赖权威的思想传统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那是个强国的年代也是个饥饿的年代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评价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经验总结: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相互借鉴文明成果) 材料: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经验总结: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材料: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强调自力更生,但反对锁国自首,自我封闭。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各国资金、技术、物资大量过剩,苏联充分利用各国厂商激烈竞争的有利条件,大规模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资金。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进口机器设备占世界第一位。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经验总结:改革完善工资制度、重视培养科技人才 材料:为了刺激生产的积极性,苏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拉大熟练工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优先提高重工业工人、企业内部主要工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进一步扩大推行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1929—1937年间,高等院校共培养出54万名专门人才,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出91万技术干部。1926—1939年工程师增加7.7倍,农艺师增加5倍,科学工作者增加7倍,教师增加3.5倍,医生增加2.3倍。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启示: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苏联“一五”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问题思考:
从“一五”计划的最终完成数量来看,哪个方案更切合苏联实际?1930年追加的几项指标结果是否完成?该结果反映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怎样的思想倾向?启示: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防止左倾冒进错误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启示:重视农业的发展;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据统计,苏联农场每英亩土地使用的机械和肥料只相当于美国农场的一半。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十年代爆发的大饥荒遍及全国,死亡上千万人。在饥荒最严重的时刻,格龙斯基向斯大林建议,从国外购买粮食解救灾民。斯大林说:“不行,让他们去死吧!看他们还敢消极怠工!”斯大林对饥荒和死亡非但不多操心,反而指示各地继续到农村搜缴粮食以便向国外出口换取外汇。
——安东洛夫.奥费申柯:《斯大林时代的迷案》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饥荒中死亡的农民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启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拒绝个人崇拜通往强国之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幕 强国之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