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精讲精练课件(5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精讲精练课件(5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1 07: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
升高
图3-5-2-1
(1)实验一: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实验装置(图3-5-2-1):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在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________,乙瓶温度________。
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释放了________。
不变
能量

(2)实验二: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图3-5-2-2):广口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试管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开始时,将广口瓶和试管间的阀门关闭,防止气体从瓶中溢出。过一段时间后,拿去塞住漏斗的棉花,通过漏斗往瓶子中注入清水并打开阀门。
浑浊
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
(____________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________的特性)
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产生____________。
浑浊
二氧化碳
图3-5-2-2
(3)实验三: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实验装置(图3-5-2-3):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立刻熄灭
继续燃烧
氧气
实验现象:甲瓶:蜡烛火焰____________;乙瓶:蜡烛火焰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吸收了________。
图3-5-2-3

2.呼吸作用
(1)概念:生物体细胞利用________,在__________中,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和__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表达式:________(储存着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场所:主要在__________内进行。
(4)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线粒体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线粒体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适时松土
呼吸作用
干燥
及时排涝
呼吸作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温度
低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基本相似,都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吸作用的应用
(1)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制:贮藏粮食时,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________或__________。
氧浓度

5.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氧气
二氧化碳
光合
呼吸
图解:生物圈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通过[①][②][③]________作用,不断
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并排出
____________。绿色植物通过[④]
_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___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维持了大气中________的平衡。
二氧化碳
氧气
碳—氧
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
二氧化碳
(2)碳-氧平衡的现状及维持
①大气中__________浓度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
②维持碳—氧平衡,一方面应当大力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减少____________的排放。
有光
有光无光
叶绿体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细胞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制造
储存
分解
释放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条件 ________才能进行 ____________均可进行
场所 含有__________的细胞 所有的__________
原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能量 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能量
联系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下图是小王同学设计的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3-5-2-4
(1)小王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王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大钟罩内的_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小王将燃烧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的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吸收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点悟】 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解析】 (1)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要使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小王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实验装置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增加。(3)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将燃烧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4)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A
【变式题】 [2018·张家界]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图3-5-2-5
【解析】 遮光环境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仍然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瓶内气压下降,因此红墨水向左移动。故选A。
[2018·临沂]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B
【解析】 低温会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小麦种子晾干后,水分少,呼吸作用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故选B。
【点悟】 降低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有降低温度、降低湿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和降低氧气浓度等。
D
【变式题】[2018·福建]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  )
A.温度过低 B.养分流失
C.光照不足 D.氧气不足
【解析】 菜地积水过多,水将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时间过长会导致根烂掉而死亡。所以要及时排水,保证根的氧气供给,使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故选D。
有机物
[2018·广元]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__________的制造者,同时维持着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平衡。
【解析】 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放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同时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碳—氧
【点悟】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其余的都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了大气中;同时,还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如图3-5-2-6所示: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
图3-5-2-6
二氧化碳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
(2)新鲜的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空心,这一现象与________代表的生理活动有关。
(3)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大部分通过丙散发到空气中,这主要是由叶片上的__________来完成的。

气孔
光合作用
【解析】 甲利用③和②能合成有机物,释放①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乙利用①消耗有机物,产生②和③同时释放能量,因此乙表示呼吸作用;丙通过根不断吸收土壤中的②,一部分用于甲的生理活动,另一部分排放到大气当中,因此丙表示蒸腾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
【点悟】 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知识。
D
【变式题】 [2018·凉山州]图3-5-2-7中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气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呼吸作用
B.B表示蒸腾作用
C.C表示光合作用
D.a表示氧气,b表示水
图3-5-2-7
【解析】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氧气,A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B表示蒸腾作用,B正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光合作用,C正确;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D。
D
[2018·德阳]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等)浓度持续上升,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极地冰盖大量融化 D.野生植被大量破坏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由于野生植物大量破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故选D。
1.呼吸作用彻底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水和淀粉
C. 氧气和水 D. 无机盐和水
A
一、选择题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因此呼吸作用彻底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
B
2.图3-5-2-8中能正确表示叶片在黑暗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情况的是(  )
【解析】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因此表现为放出氧气;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选B。
图3-5-2-8
A     B     C    D
A
3.植物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解析】 组成植物的一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能量必须由呼吸作用来提供,所以,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选A。
D
4.[2018·广元]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C.呼吸作用离不开氧气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迸行
【解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有光无光下都能进行。故选D。
B
5.[2018·南通]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盛开的鲜花 B.煮熟的种子
C.成熟的果实 D.幼嫩的叶片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种子,种子已死亡,没有生命现象,因此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选B。
B
6.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如图3-5-2-9),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每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正确的是(  )
图3-5-2-9
C
A
D
B
【解析】 6:00日出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曲线呈下降趋势,到18:00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低;18:00日落以后,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曲线呈上升趋势,直至第二天日出时分(6:00)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高。故选B。
C
7.[2018·自贡]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有机物分解,储存能量
B.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C.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D.有机物合成,释放能量
【解析】 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故选C。
C
8. 贮存水果时,往往向仓库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
A.降低仓库内温度
B.促进仓库内气体流动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有利于水果中有机物的分解
【解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故选C。
B
9.[2018·资阳]新疆瓜果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比较长,制造的有机物比较多
B.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比较多
C.新疆地区的水甜
D.新疆地区的土壤肥沃
【解析】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较多的有机物;晚上温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瓜果积累的有机物多,比较甜。故选B。
C
10.[2018·武汉]如图3-5-2-10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图3-5-2-10
【解析】在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在b点,植物产生的氧气量和消耗的氧气量正好相等,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错误。故选C。
11.[2018·南通]如图3-5-2-11表示绿色植物和动物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衡影响示意图,据图回答:
二、非选择题
图3-5-2-11
(1)过程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__________,并放出______气。
(2)过程②表示动、植物的________作用,即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同时释放________。
(3)目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了温室效应。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提倡低碳生活,如少开汽车 ③发展火力发电
有机物

呼吸

能量
①②
【解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过程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或淀粉),并放出氧气。
(2)过程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发展火力发电对减缓温室效应不可行,会产生温室气体和烟尘。故选①②。
12.[2018·莱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为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A、B均是透明的。请据图3-5-2-12回答:
图3-5-2-12
(1)某同学想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①取两套装置,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的A瓶中注入________,作为对照。在乙组的A瓶中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两套装置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测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来确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理论上分析:甲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想利用此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那么,他应在A瓶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延长导管使之没入A瓶液面以下;同时,还应将B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水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黑纸包裹(或黑塑料袋套住,或将其放置到黑暗环境中)
(3)又有一位同学把图中的A撤去,B瓶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将其置于室外培养,测定一天中密闭的B瓶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影响b~f段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一天中绿色植物在_____(曲线上两点之
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在____(a~g)点
绿色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绿色植物
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从图中可以找
到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
cd
f
g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时低
图3-5-2-13
【解析】 (1)①取两套装置,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的A瓶中注入清水,在乙组的A瓶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②甲组B瓶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乙组B瓶中的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实验结果是:甲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乙组B瓶中空气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2)将装置B用黑纸包裹,植物在暗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3)由图可知,cd段吸收二氧化碳明显,说明此时光合作用最强。f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18时以后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f点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影响b~f段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从图中可以发现,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时的浓度低,证明绿色植物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
13.[2018·湘潭]温室大棚能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使作物增产,据图3-5-2-14回答问题:
图3-5-2-14
(1)某同学为探究大棚内作物A的生理活动,设置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发现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继续将该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②部分叶片为蓝色,_______(填图中序号)部分叶片为棕黄色,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若要探究植物A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除将塑料袋内的氢氧化钠去除外,还应将实验装置置于____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蒸腾

黑暗
(3)该同学进一步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的影响,并将探究的结果绘制成了图乙曲线。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点;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比较,植物A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d
多于
【解析】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图中②和③是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由于③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③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②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根据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CO2吸收量+呼吸作用强度)比较,植物A多于植物B。
1.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答案】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由于萝卜在贮存时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把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加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萝卜会由于体内有机物的减少而出现空心的现象。
2.为什么蔬菜、水果放入冰箱冷藏柜中贮存时间会更长?
【答案】 温度能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较低温度时,呼吸作用减弱,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时间。因此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冷藏柜中,贮存时间会更长。
3.进入存放蔬菜、水果的地窖前,应先点燃蜡烛放进去。若蜡烛能继续燃烧,就可进去;若蜡烛熄灭,则要通风才能进。这是为什么?
【答案】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人下地窖前,要先点燃蜡烛放进去,测试氧气的含量,如果蜡烛熄灭,说明地窖内氧气太少,不能下窖。
能吸收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芦荟、吊
兰、虎吊兰、一叶兰、龟背竹等是天然的“清
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研究
表明,虎吊兰和吊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吸
收甲醛的能力超强。
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常青藤、铁树、菊花等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兰花、桂花、腊梅等是天然的除尘器。
抗辐射的观赏植物:仙人掌、宝石花、景天等植物具有吸收电磁辐射的作用,在家庭中或办公室中摆放这些植物,可有效减少各种电器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