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全册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自西晋灭亡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长期的分裂割据,使得“战争相寻”“书轨不同,生人涂炭”。隋朝仅用数月灭陈,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此判断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广大人民向往统一 D.南朝陈政权的腐朽
2.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播,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鲜明。”以下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武则天的统治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下列关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C.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渤海郡王
D.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通发达
B.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
C.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D.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5.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 )
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
6.宋太祖为防止相权过大,采用削弱相权的办法是( )
A.分化事权 B.撤销所有权力
C.实行三年一换 D.设通判分其权力
7.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 )
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
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
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烧饼油条是我国一项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指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对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苏轼
9.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交子的出现 D.商业繁荣
10.《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谁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铁木真
11.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事实中最早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2.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3.历史学家本特利说: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以下史实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应用于军事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到:“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 )
A.设立六部 B.设立军机处 C.废丞相 D.修筑长城
15.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下西洋
16.中国古代有一部药物学巨著,被“生物进化论之父”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
A. B.
C. D.
17.1553年,哪一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西班牙
18.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
A.皇帝的扶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家创新和改进 D.民间艺人口口相传
19.清朝人李祖陶在《迈堂文略》中写到:“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干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之心,实有关系。”材料反映的是( )
A.文字狱产生的背景
B.文字狱带来的危害
C.文字狱破坏和毁灭了民间文化
D.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20.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评卷人 得 分
二.(共4小题,共60分)
21.(12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片中两位人物是谁?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他们各自最大的成就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主要原因。(4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3分)
(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3分)
(3)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4)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3分)
23.(16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友好交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留学生、艺术家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和到外国贸易的商人,也不绝于途。
——《新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垄断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表所示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 1405﹣1433年
规格 船数 首次多大200艘
人数 首次27000多人
次数 先后七次
航程 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2分)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它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作用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四回答该政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4分)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请为当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提出合理建议。(2分)
24.(18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一脉相承,但各自相比前朝有继承,更有创新和不同。某班同学准备探究这几个朝代在各个领域的表现,以把握其异同,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材料一 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
(1)阅读材料一,“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宋、明两朝是怎样解决“君相争权”问题的?(4分)
【对外关系——局势逆转】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2)举例说明唐、宋、元在对外关系上“居于主动地位”的典型表现。(各举一例即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现象?(5分)
【科技成就——日渐衰落】
材料三 到隋、唐、宋、元,(中国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期间最为璀璨且举世闻名的是四大发明,……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则全面走向了落后。
——摘编自《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3)请列举一例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有哪些。(5分)
【感悟历史——追根求源】
(4)概括三则材料,你认为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隋朝统一的有利因素是广大人民向往统一。故选C。
2.【解答】②贞观之治、③武则天的统治和④开元盛世是唐朝的盛世。①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纥生活在西北色楞格河一带,以游牧为主,今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建立回纥汗国,后改为回鹘。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C项表述错误。故选C。
4.【解答】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出现了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故选B。
5.【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可知材料反映出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但自然灾害在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D。
6.【解答】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故选A。
7.【解答】依据材料“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由此可知澶渊之盟,为宋朝赢得了近百年和平的环境;打开了辽国市场,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加速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结合课本所学,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①②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澶渊之盟规定宋朝给辽国岁币,岁币加重了宋朝百姓的负担。但③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
8.【解答】此题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点。岳飞是南宋抗金斗争中的民族英雄,但他被奸臣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油条俗称“油炸桧”反映了百姓对秦桧的憎恨,对岳飞的同情与肯定。故选C。
9.【解答】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可知,该词作内容反映出当时人口众多、市民殷富、商业繁荣。但看不出交子的出现。故选C。
10.【解答】“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铁木真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故选D。
11.【解答】元朝疆域广大,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理。故选C。
12.【解答】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故选B。
13.【解答】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有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北宋制成指南针。故选A。
14.【解答】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力采取的措施有设三司、废丞相、设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由此可知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朱元璋强化君权。故选C。
15.【解答】通过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开哥麦探险先河”,我们可判断出这幅对联歌颂的是郑和下西洋,因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A项张骞通西域是陆路交通,开辟的是陆上丝绸之路;BC两项与材料不符。故选D。
16.【解答】《本草纲目》是159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故选D。
17.【解答】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8.【解答】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明清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故选B。
19.【解答】由”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可以看出,史实指的是文字狱带来影响,体现了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0.【解答】清朝时期,我国小说的创作进入一个高峰期,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因而文学繁荣突出表现在小说上。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宋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词;元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曲。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小说。故选B。
二.材料题
21.【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中两位人物,图一:苏轼,生活在北宋,是著名的词作家。图二:关汉卿,生活在元朝,是著名的戏剧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字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等等。。
【答案】(1)图一:苏轼,北宋。图二:关汉卿,元朝。
(2)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字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3)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等等。
22.【解答】(1)据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有关。
(3)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4)科举制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1)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
(3)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4)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3.【解答】(1)据材料一“唐朝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留学生、艺术家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和到外国贸易的商人,也不绝于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精义,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经济和文化交流。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是指南针。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图表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据材料四“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外交往。
【答案】(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指南针;市舶司。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5)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对外交往。
24.【解答】(1)据材料“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立军机处;在此之前,宋、明两朝解决“君相争权”,宋代宋太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2)据材料“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元在对外关系上“居于主动地位”的典型表现如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元朝:创立了中文交通的新局面,对外交往的国家多达140个。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遭到列强的侵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据材料“到隋、唐、宋、元,(中国科技)有了更大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期间最为璀璨且举世闻名的是四大发明,……明清之际,我国科技则全面走向了落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全面走向落后的原因有我国实行文化专制,统治者鄙视科技发展,闭关锁国等等。
(4)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封建社会自唐宋走向明清,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封建制度以及开始走向衰落。
【答案】(1)设立军机处;宋代: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元朝:创立了中文交通的新局面,对外交往的国家多达140个。开始遭到列强的侵略。
(3)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我国实行文化专制,统治者鄙视科技发展,闭关锁国等等。
(4)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封建制度以及开始走向衰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