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赏析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
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
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新诗特点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
新诗特征:(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字词汇总
字音
沁(qìn)园春 橘(jú)子洲 寥(liáo)廓
百舸(gě) 峥(zhēng)嵘 挥斥方遒(qiú)
百侣(lǚ) 漫(màn)山遍野 浪遏(è)飞舟
彳(chì)亍(chù ) 颓(tuí)圮(pǐ ) 青荇(xìng)
斑斓(lán ) 漫溯(sù ) 长篙(gāo)
成语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中流击水:化用“中流击楫”,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击水代表逆风而上,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反抗的中坚力量。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沁园春 长沙》
上阙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悲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秋色图;下阙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阙有机地结合起来。
《雨巷》
这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这一理想。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叹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再别康桥》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节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尤其是章法整齐,韵律优美。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把握重点
现代诗歌鉴赏技巧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所以,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揣摩意境。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
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
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正是作者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所热切期望的。读后,每一个读者都会被感染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赏析技法。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是经过多年的摩挲砥砺,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可以拈来随手随心应用。淘沙拣金,去粗存精,诗歌大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横溢才华。这些精美的诗篇既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包括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诗篇表现出的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无不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中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象征、排比、拟人、夸张等。
例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致空气》这首诗里,就运用了大胆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手法,用象征手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其特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等,在对空气这一时刻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自觉地理解吸收借鉴优秀诗歌中的写作技法,一方面可提高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品味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语言的品味。
例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作者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深刻蕴藉。
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理解了诗歌中的语言运用之妙,不仅知道诗歌写了哪些内容,而且懂得了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能够从更高层面上去把握和鉴赏诗歌。
知识迁移
(2018 山东淄博一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劲(jìng)厉的寒风从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树梢上呼啸而去时,一个寒颤(chàn)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到了心底,差一点(吞噬/吞没)了我对冬的希翼。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蔽。难道萦绕我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冻了么?
而雪,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漫天的雪混(hùn)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风随远山似无意,(甲)????。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飘)白头。雪,飞扬,旋转,(乙)????;下落,升腾,奔流如银色的河。一路东去,缱绻天涯。
雪舞之夜,好想沏( qì)茶待朋,和你煮雪夜话。抚琴雅兴,弹筝(贻/怡)情。赋一首雪韵在记忆的深处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地低吟浅唱…”
1.下列加红词语的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劲(jìng)厉??? 希翼???? ?B.寒颤(chàn)??? 凋蔽
C.混(hùn)沌??? 缱绻???? D.沏(qì)茶???? 萦绕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吞噬??? 盈??? 怡??? ???? B.吞噬??? 飘???? 贻
C.吞没??? 盈? 贻??? ??????D.吞没??? 飘???? 怡
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雪映红梅自欢喜???? 如白色的火燃烧
B.雪落明轩自有情???? 燃烧如白色的火
C.雪落明轩自有情???? 如白色的火燃烧
D.雪映红梅自欢喜???? 燃烧如白色的火
4. (2018 北京东城一模)微写作。(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下面这首诗曾获2018年某省华文诗歌大赛一等奖。请写一段文字赞同或质疑评委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参考答案
1.C(A.希翼一希冀 B.寒颤(zhàn) 凋蔽一凋敝 D.沏(qī)茶。)
2.A(“吞噬”更为生动, “盈”,“满”的意思,与前文的“满眉眼”相照应,“怡情”是固定词语,陶冶情操,使心情愉快,没有“贻情”这个词。)
3.B(“雪落明轩自有情”和前句“风随远山似无意”对仗工整,语意和谐;“燃烧如白色的火”照应后文“奔流如银色的河”的句式和句意。)
4. 此题为议论类的文体,这类题型应该是熟悉议论文写作的高中生们最得心应手的题型。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有条理即可。
拓展阅读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赏析
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
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
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胶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
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怀爱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
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我”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这种由乐境人哀的情状,是对生活中的自由爱情受到的折磨的艺术概括,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富于时代色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诗中“我”的追求受到阻遏,使诗作蒙上了一层“好景不常”的无可奈何的怅惘,但“我”心中那“彩霞般的影儿”却一样明艳如初,令人怀想。这就委婉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衷愁中见执著。
诗作就是这样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我”是“无心”绕过这儿,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我”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我’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令人想见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我”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绻的情味。
在诗的形式上,它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整个看来,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一种浓烈的韵味。
单元写作
写作引导
本单元写作重点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抒写真情实感,感情愈深刻,感人的力量愈强烈。如何做到这一点,要从以下着手:
1.素材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2.感情着眼于“真”。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对我们的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唯真情而发。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当然,文章中的真,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艺术上的真。
3.内容着眼于“深”。外界事物是相同的,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唤起他人的共鸣。
4.描写着眼于“细”。要写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必须抓住能触动心灵的细节。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现象、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恰当的细节描写,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心音的共鸣,从而赢得读者的青睐。
范文导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角色转换之间
——给父亲的一封信
爸爸:
当再一次提起笔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总是跟随在你身后的小女孩了。如今的我,已经长成了一个有着自己个性的青年。而你,似乎也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被银发爬满了头,我不曾发觉。忽然之间,你已经老了许多。很多时候的你,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然而,在角色转换之间,我们的血脉依然相连。
忽然之间,你老了。但是,因为工作需要的你,必须学会用电脑。于是,年老的你放下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教你使用电脑。普通话不标准的你,从最初级的拼音打字学起。多少个夜晚,我看见你那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夜幕降临以后,只有电脑屏幕的荧光一直闪烁着……不知道经过多少个这样孤独又辛苦的夜晚,你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们不经意间的角色转换,却一直流淌着彼此之间的浓浓情意。
忽然之间,你老了。当我生病的时候,你无法用你那宽厚的臂膀背我去医院,甚至,需要我来回为你的年老而奔波。还记得吗,上周你因为连续加班熬夜而得了急性胃炎,我怎么会不知道,好强的你总是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苦痛。我去医院买来药,天天煎好药之后放在你的床前。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能力像你以前照顾我一样照顾你;但我会尽我所能,让你“即使踏着荆棘,不会觉得疼痛;有泪可落,也不觉得悲哀”。我们无意之间的角色转换,有时显得你衰老又笨拙,但是你的形象,不会因为这样的角色转换而落寞下去。在我心中,还是一样的高大。
忽然之间,你老了,将要退休的你,似乎有些力不从心。爸爸,你投身了教育事业一辈子,全部的心血都铺洒在上面。所以,你所有的担忧与不舍我都了解。爸爸,我想告诉你,不管你多么年老与笨拙,都不会成为我的负担,我也想在你失落与无助时,给你勇气与鼓励,让你知道我一直在你身边。记得考前的一个夜晚,我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入睡,你悄悄塞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是我的女儿,不管结果怎样,我肯定和你在一起。”爸爸,现在角色转换,我也很想告诉你,你是我的父亲,我唯一的父亲,不管发生什么,我也与你共同承担。
爸爸,忽然之间,你老了,快得让我措手不及。虽然你的年老,让我们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我依然希望可以像十年前那样,牵着你的手,去看那天空明朗,夜色清凉。
永远爱你的女儿
某年某月某日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的构思相当精巧,以书信的形式和父亲对话,不仅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还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牵挂和担忧,体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血脉真情。
除此之外,作者在细节描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弯曲的背影”“笨拙地敲打着键盘”“高兴地拿着二级的资格证书到我面前,那时,我似乎看到了年小的自己拿着满分考卷在你面前‘炫耀’的情景”等。这些细节对突出文章主旨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寂寥(liào)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gāo) 漫溯(shuò)
D.虔(qiān)诚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2018 唐山开滦一中期中)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倨傲 绊脚石 刀光箭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斐然 玻璃钢 要言不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蜇居 高才生 风流倜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喝彩 紧箍咒 韬光养晦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3.(2018 河北正定中学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B.你别笑我杯弓蛇影,凡是遭过小偷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便觉惶惶难安。
C.年终岁尾,正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
D.这件衣服是妈妈亲手做的,虽然旧了,可她仍然敝帚自珍,还穿着呢。
4.(2018 山东潍坊中学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海昏侯墓是发现的中国迄今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江西省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古代陵墓,
B.大型民航客机C919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C.延安大学积极探索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的新思路,将教材的理论性和现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D.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之后,各种以青蒿素为名目的保健品也搭上了屠呦呦的便车,被贴上“抗癌杀虫”等极有诱惑力的时尚标签,在网上热卖。
5.(2018 河南南阳五校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五音,又有变徴、变羽,合称七音,变徴是徴音变调,声调激愤。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有关。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课外阅读
(2018 山东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题。
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饱满/满足),气力是否(充沛/充分)。一个人独(念/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
6.文中加红词语的书写或加红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诵??? 回肠捭(bǎi)阖??????????B.枭(xiāo)雄?? 起伏叠宕
C.资深????嗫(niè)嚼吞吐????????? D.气焰(yàn)??? 慷慨激昂
7.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饱满??? 充沛??? 诵??? B.满足??? 充沛??? 诵
C.饱满??? 充分??? 念??? D.满足??? 充分??? 念
8.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作文
9. (2018 北京西城一模)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时美景,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后以此比喻堆砌辞藻、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花前月下男女浪漫的爱情。著名军旅文艺家阎肃生前曾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风花雪月”,在不同语境中所指不同,对不同人而言意味也有所不同。对一个词语作出与过去不同的诠释,能够显现不同的格调与志趣。
对“风花雪月”或这类旧语新注的现象,你有着怎样的认识或感悟,请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B(A寥liáoC溯sùD虔qián)
2.D(A项“刀光箭影”应写作“刀光剑影”。B项“要言不繁”应写作“要言不烦 ”。 C项“蜇居”应写作“蛰居”。)
3.A(A项“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4.D(A语序不当,“发现的中国迄今”应改为“中国迄今发现的”。B成分残缺,在“研发制造大型客机”后加“技术”。C搭配不当,“完善”应改为“提升”,或将“水平”删掉。)
5.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凄凉。)
6.B(B项“起伏叠宕”正确的写法为“起伏跌宕”。)
7.A(满足:对已得到的感到足够了。饱满:指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语出《史记·乐书》:“天子躬於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充沛:指充足。语出清·宣鼎 《夜雨秋灯录·同胞三鼎甲》:“俟元气充沛,自当超两弟而上之。”多指精神充沛。充分:充足(多用于抽象事物)。念:低声的读。诵:大声朗读。原句为“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饱满/满足),气力是否(充沛/充分)。一个人独(念/诵),最为忘我。” 根据上下文以及词语解释,可以确定答案选A 。)
8.D(“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在“愁”“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在“喜”“甲”后文“酒果真能解忧吗?”所以应该用“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意在“得意须尽欢”“举杯消愁愁更愁”意在“消愁愁更愁”“乙”前文“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所以应该用“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9.略(北京高考作文材料即时性、热点性强。考生不妨在高考前多关注新闻、微博,训练在热点事件中寻找切入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