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直接加热的是(D)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在某天的科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昕昕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 )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像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3.[余杭期中]下表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C )
/
4.[余杭期中]下列在实验室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5.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下列原因中,有可能发生的是(C)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 ①③⑤⑥ B. 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丽水)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D )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7.(台州)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
/
A.取适量液体 B.取液时挤入空气
/
C.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8.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皮肤被热水烫伤
立即用大量的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
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
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
立即用硫黄吸收汞
9. 夏天买回的豆腐,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盐,再将豆腐浸泡在其中,就能延长保鲜时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此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其中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单一变量。下列最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D)
A.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分多少不同,其他均相同
B.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豆腐大小不同,其他均相同
C.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条件不同,其他均相同
D.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有无盐分外,其他均相同
10.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珠穆朗玛峰顶海拔高度为8 844.43米。那么,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A)
A.1米 B.8 844.43米 C. 珠穆朗玛峰 D.平时我们使用的尺子
11.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正确的是(D)
A.4.2米=4.2米×100厘米=420厘米 B.4.2米=4.2米×100=420厘米
C.4.2米=4.2×100=420厘米D.4.2米=4.2×100厘米=420厘米
12.在跳远比赛中,如果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将(B)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3.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体积,那么应选用的方法是(B)
A.用刻度尺测出1枚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
B.将15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然后除以15,得出1枚硬币的体积
C.将1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D. 以上方法都不行
14.有A、B、C三只口径不同的量筒,A口径最大,C口径最小,它们的最大容量不同,但最小刻度都是毫升,精确程度较高的量筒是(C)
A.A量筒 B.B量筒 C.C量筒 D.都一样
15.在气温为20 ℃的房间里做“测量水温”实验时,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温度计中的水银面经过“20”到“5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该温度计的示数表示(C)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所测量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所用的时间
16.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但是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D)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17.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 ℃处时,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依次测量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第一次为38.5 ℃,第二次为39.5 ℃,第三次为3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不正确
C.第一、三次肯定正确,第二次可能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18.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C )
A.用直尺直接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19.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一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A )
A.5m B.10m C.20m D.25m
20.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1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D )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什么病C.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D.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诊断
2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
/ /
23.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B )
/
A.7.25cm B.2.25cm C.2.3cm D.2.2cm
24.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 )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25.有一支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3 ℃处,放在沸水中,水银面位置的刻度为106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59 ℃处,那么这杯水的温度是(C)
A.62.5 ℃ B.56.0 ℃ C.54.4 ℃ D.53.8 ℃
二、综合题
1.[福州]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碰到杯底__。
/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49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B__(选填“A”“B”或“C”),示数是__95__ ℃。
(3)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__提高水的初温(其他答案合理即可)__。
2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某课题组对酒精灯火焰部分的温度进行探究,如图所示为他们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
(1)由图中曲线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点出现在__内焰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部分。
(2)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项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剩余一项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这一项是____C____(填字母)。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D. 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
(3)结合温度曲线图,下列加热方法中(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A__(填字母)。
/
3.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三中“物体的颜色”这个变量在实验一和二中如何控制?_________小燕在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
【答案】(1)2
(2)物体与灯的距离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3)用相同颜色的物体? 已经(4)明暗(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B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在某天的科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昕昕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像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3.[余杭期中]下表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
/
4.[余杭期中]下列在实验室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5.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下列原因中,有可能发生的是(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A. ①③⑤⑥ B. 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丽水)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用湿抹布盖灭
B.为避免中毒,不得品尝化学药品
C.为避免触电事故,不能用湿手接触电源
D.实验结束后,将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
7.(台州)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A.取适量液体 B.取液时挤入空气
/
C.两人合作滴加液体 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8.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皮肤被热水烫伤
立即用大量的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C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
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D
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
立即用硫黄吸收汞
9. 夏天买回的豆腐,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盐,再将豆腐浸泡在其中,就能延长保鲜时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就此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其中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单一变量。下列最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
A.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分多少不同,其他均相同
B.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豆腐大小不同,其他均相同
C.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条件不同,其他均相同
D.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有无盐分外,其他均相同
10.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珠穆朗玛峰顶海拔高度为8 844.43米。那么,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1米 B.8 844.43米 C. 珠穆朗玛峰 D.平时我们使用的尺子
11.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正确的是( )
A.4.2米=4.2米×100厘米=420厘米 B.4.2米=4.2米×100=420厘米
C.4.2米=4.2×100=420厘米D.4.2米=4.2×100厘米=420厘米
12.在跳远比赛中,如果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3.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体积,那么应选用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测出1枚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
B.将15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然后除以15,得出1枚硬币的体积
C.将1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D. 以上方法都不行
14.有A、B、C三只口径不同的量筒,A口径最大,C口径最小,它们的最大容量不同,但最小刻度都是毫升,精确程度较高的量筒是( )
A.A量筒 B.B量筒 C.C量筒 D.都一样
15.在气温为20 ℃的房间里做“测量水温”实验时,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温度计中的水银面经过“20”到“5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该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所测量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所用的时间
16.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但是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17.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 ℃处时,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依次测量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第一次为38.5 ℃,第二次为39.5 ℃,第三次为3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三次不正确
C.第一、三次肯定正确,第二次可能正确
D.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
18.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的长度
D.不能测量
19.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一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
A.5m B.10m C.20m D.25m
20.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1. 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什么病C.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D.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诊断
2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
23.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
A.7.25cm B.2.25cm C.2.3cm D.2.2cm
24.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25.有一支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刻度3 ℃处,放在沸水中,水银面位置的刻度为106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59 ℃处,那么这杯水的温度是( )
A.62.5 ℃ B.56.0 ℃ C.54.4 ℃ D.53.8 ℃
二、综合题
1.[福州]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 __。
/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49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 _(选填“A”“B”或“C”),示数是__ __ ℃。
(3)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__ __。
2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某课题组对酒精灯火焰部分的温度进行探究,如图所示为他们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
(1)由图中曲线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点出现在__ 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部分。
(2)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项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剩余一项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这一项是____ ___(填字母)。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D. 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
(3)结合温度曲线图,下列加热方法中(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 __(填字母)。
/
3.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猜想三中“物体的颜色”这个变量在实验一和二中如何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燕在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