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二讲 光现象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考点透视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选择、填空 2~4分
2.列举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5.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7.列举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8.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9.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思维导图
考点突破
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
例1: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D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考查角度】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考点突破
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
变式训练
1.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变大
考点突破
知识点2:光的反射
例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D
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
【考查角度】 光的反射现象
知识点2:光的反射
◆变式训练 1.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________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考点突破
【解析】①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中间变形下降,两个平面镜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在刻度尺上由上向下移动,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
②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桌面发生形变,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降
形状
知识点2:光的反射
◆变式训练 2.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T4-4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考点突破
C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例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考点突破
D
【考查角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
◆变式训练 1.1.小欣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看自己在镜中的像,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小欣和他的像的是( )
考点突破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左右相反,由原图知,小欣同学的右手拿书,右边裤子有褶皱,则平面镜中的人应该是左手拿书,左边裤子上有皱褶,故D正确。
知识点4:光的折射
例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这种现象的是( )
考点突破
A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A正确,D错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B错误。
【考查角度】 做光的折射路线图
知识点4:光的折射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 αC。
考点突破
浅
=
知识点4:光的折射
考点突破
【解析】(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感谢欣赏
第一讲 多种多样的生物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选择、填空 2~4分
2.列举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4.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5.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7.列举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8.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9.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__________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分析
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分析 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 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 地球处于月球与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的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物体的实像
图形分析
成因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
注意:影子与小孔成像的区别
(1)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如手影、路灯下的人影等。
(2)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倒立的实像。
3.光速:
(1)传播: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大小: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大小为:c=__________m/s=__________km/s。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v空气>v水>v玻璃。
(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传播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________。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这些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常见的反射现象:水中倒影、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镜子中的像、潜望镜、光污染等。
2.为了便于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我们通过入射点作一条 于分界面的直线,称为法线,称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称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3.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__。
(2)异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___。
(3)等角:________角等于________角。
(4)光路可逆: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5)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光线在光滑镜面或非常平滑的表面上发生的反射称为____________。入射的一组平行光线在它表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我们只能从迎着反射光线的方向才能感觉它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往往不是平行光线,而是向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反射称为__________,所以能从任何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以上两种反射,对于每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区别 反射面特点 非常光滑 凹凸不平
光路图
反射光线特点 向一个方向 向各个方向
反射光线强度 强 弱
相同点 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2)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3)像和物关于镜面________;
(4)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_____呈现在光屏上,这种像叫做_____像。
【速记口诀】等大、等距、对称、正立的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发光点发出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的像。
注意:①在反射定律的理解中要抓住要点:“一面 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分界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作图中注意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线的虚实。
②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描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也可以概括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但是像和物是左右颠倒的。
③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平时我们感觉“走得越近,像越大”,其实像的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们的视觉上有“近大远小”的错觉。
④平面镜成像时,不能因为我们在镜中看不到全部的像,就以为镜中只成了部分的像,只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者只看到像的一部分。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这样的像叫作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的现象。
(2)常见的折射现象:水中折断的筷子、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______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
(4)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
(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折射现象的分析
(1)感觉游泳池的水较浅。因为池底的光线到水面处发生偏折,偏离法线,射入人的眼中,眼睛感觉光线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出现了池底较浅的虚像。所以涉水或跳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海市蜃楼。远处景物的光线经过大气层的多次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感觉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了远处景物的虚像。
(3)神奇的反光膜。
夜晚,当车灯发生的光照在道路标示牌上时,牌上的字特别醒目,好像字板在发光。这是因为标示牌上有一种神奇的反光膜,在反光膜的底板上均匀地分布着细微的可以使光沿原方向折回的玻璃棱锥四面体,其中有三个面是相互垂直的。当入射光线入射时,经折射进入玻璃体,通过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的反射后,沿着与入射光线相反的方向返回。所以感到标示牌会“发光”,特别醒目。
4.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有折射现象,而且还有反射现象存在。
参考答案
一、光的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_均匀_介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
4.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分析
影子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分析 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 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 地球处于月球与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小孔的一侧形成一个倒立的物体的实像
图形分析
成因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
注意:影子与小孔成像的区别
(1)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如手影、路灯下的人影等。
(2)小孔成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倒立的实像。
3.光速:
(1)传播: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大小: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__不同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大小为:c=_ _3×108__m/s=__ 3×105__km/s。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v空气>v水>v玻璃。
(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__长度_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传播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__反射_。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这些物体的表面所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常见的反射现象:水中倒影、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镜子中的像、潜望镜、光污染等。
2.为了便于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我们通过入射点作一条 垂直 于分界面的直线,称为法线,称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__入射角__,称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__反射角__。
3.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同一平面__。
(2)异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两侧__。
(3)等角:__反射_角等于__入射__角。
(4)光路可逆:反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5)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光线在光滑镜面或非常平滑的表面上发生的反射称为__镜面反射__。入射的一组平行光线在它表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我们只能从迎着反射光线的方向才能感觉它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反射表面凹凸不平,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往往不是平行光线,而是向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反射称为__漫反射__,所以能从任何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以上两种反射,对于每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___光的反射定律___。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区别 反射面特点 非常光滑 凹凸不平
光路图
反射光线特点 向一个方向 向各个方向
反射光线强度 强 弱
相同点 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___光的反射_____。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
(2)像与物的大小_相等__;
(3)像和物关于镜面__连线垂直__;
(4)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_不能_呈现在光屏上,这种像叫做_虚_像。
【速记口诀】等大、等距、对称、正立的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发光点发出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的像。
注意:①在反射定律的理解中要抓住要点:“一面 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分界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作图中注意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线的虚实。
②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描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也可以概括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但是像和物是左右颠倒的。
③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平时我们感觉“走得越近,像越大”,其实像的大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们的视觉上有“近大远小”的错觉。
④平面镜成像时,不能因为我们在镜中看不到全部的像,就以为镜中只成了部分的像,只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者只看到像的一部分。
⑤平面镜所成的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这样的像叫作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偏折 的现象。
(2)常见的折射现象:水中折断的筷子、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同一_平面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法线__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__小于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增大__;
(4)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_不变__;
(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
3.折射现象的分析
(1)感觉游泳池的水较浅。因为池底的光线到水面处发生偏折,偏离法线,射入人的眼中,眼睛感觉光线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出现了池底较浅的虚像。所以涉水或跳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海市蜃楼。远处景物的光线经过大气层的多次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而眼睛感觉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因此看到了远处景物的虚像。
(3)神奇的反光膜。
夜晚,当车灯发生的光照在道路标示牌上时,牌上的字特别醒目,好像字板在发光。这是因为标示牌上有一种神奇的反光膜,在反光膜的底板上均匀地分布着细微的可以使光沿原方向折回的玻璃棱锥四面体,其中有三个面是相互垂直的。当入射光线入射时,经折射进入玻璃体,通过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的反射后,沿着与入射光线相反的方向返回。所以感到标示牌会“发光”,特别醒目。
4.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有折射现象,而且还有反射现象存在。
13
第二讲 光现象
一、选择
1.(2019·临沂)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2.(2019·丽水)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3.(2019·青岛)下列作图,错误的是( )
4.(2019·广东)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如图所示。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对着( )
A.正对 A 点 B.A 点的上方些
C.A 点的下方些 D.A 点的左侧
5.(2019·德州)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2019·苏州)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形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很到清晰放大的像
7.(2019?乐山)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8.(2019?扬州)“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红花是花 (吸收/反射)红色光;“荷风送香气”,闻到香味是 现象;“鱼戏莲叶间”;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
9.(2019·泰州)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 (实像/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 (照相机/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 (凸透镜/凹透镜)。
10.(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最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于,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境L按照图甲所示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罝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到立、________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罝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蜡烛淸晰的像。
11.(2019·长沙)右表是小孩同学用焦距 f=10cm 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 u 满足条件______ (选填“u2f”)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 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2)(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 20cm 变为 22cm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2.(2019?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13.(2019·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___________,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4.(2019·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95cm
(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 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参考答案
1~6:DBBADA 7. 近视眼 凹透镜 8. 反射 扩散 折射
9. 虚 照相机 凹透镜 10. (1)最短 10.0 (2)缩小 35cm
11. (1)f13. (1)放大 投影仪 40cm(2)光斑 左(3)凸透镜 远视眼
14. (1)15;(2)左;(3)B;(4)正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