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动漫的拟人画法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拟人化,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植物、物品等。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
2学情分析
由于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对拟人化一词也有所了解。加之学生们特别喜欢动画片,喜欢卡通形象,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所以这一课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3重点难点
1.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掌握拟人化的表现手法。2.通过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与表现出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今天老师在上课前想先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有趣的聚会,同时老师还邀请了很多的特殊人物来参加,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到卡通王国去漫游一下。问:想一想,你们看到了那些特殊的人物(卡通形象)?它们的可爱之处是什么呢?学生积极回答:看到了米老鼠、孙悟空、唐老鸭等等,它们的可爱在于它们都是拟人化的。
活动2【导入】二、分析探究、讨论总结
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你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拟人化?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所谓拟人化,就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用画人的方法来画动物、植物或物品,这就是拟人的画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画拟人的卡通形象。引出课题《拟人化的卡通》。1、无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还是勇敢机敏的黑猫警长,这些卡通形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正是因为设计者们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才让它们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表情和动作,使的它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加可爱、有趣、幽默。2、下面我们在来看几个卡通形象,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分组,教师参与,并小结:(1)造型夸张、变形,突出性格特征。(2)表情、动作拟人化。(3)色彩大胆、鲜亮、明快。3、出示准备好的课件,对比展示。问:怎样才能将卡通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呢?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画法:添加五官表情 、添加四肢动作 、添加衣服鞋帽 。学了这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绘制一个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呢?就让我们来举办一个“拟人化的卡通明星” 设计大评比,比比看!谁设计的卡通形象是聚会里的明星人物!
活动3【作业】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 以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及一些动物为基础,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形象。(2) 注意造型要夸张、变形,突出性格特征。(3) 突出卡通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4) 色彩要鲜艳、明快(也可以用柔和、协调的颜色)。学生体验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4【活动】四、小结点评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件最具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述,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拓展:学生们找找生活中卡通形象的运用。
活动5【作业】资料库
卡通、漫画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使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更明白、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更具有实感性。双关: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双重含义,再且双重含义的题目点出来,它即是语言艺术又是造型艺术。双关运用的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对比: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各自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含蓄:就是把主题隐藏起来,不让人一眼看穿,让人们去想象、去寻找,去咀嚼。借用:是把不属于自已的东西拿来使用,借用之处,往往是画面的趣味中心,也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借用不仅要用得新,用得奇,为人们所意料不到,借用还要用得恰当,用得贴切,要符合画面立意的需要。相似:相似是甲事物(包括形象、特征、情节、场面)象乙事物,乙事物又象甲事物。把甲乙二者的位置互换,来个“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常常会产生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夸张:是卡通、漫画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法。把事物扩大是夸张。把事物缩小,是夸张。把事物变形,也是夸张。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使画面产生更强的形式感和幽默感。巧合:巧合在生活之中时有发生,生活中巧合的事和现象常常引人入胜,令人捧腹,忍俊不止。卡通、漫画中运用巧合的手法,可以增加情节的趣味性,可发以使形象更鲜明,更简洁,巧合运用的好,可以产生很强我讽刺和幽默效果。误会:误会是卡通、漫画、喜剧、相声、小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误会往往是给人以“是”的感觉,而后又否定之,达到“以奇制胜”、“妙不可言”、“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