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将相和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魏国独霸、齐秦争强、合纵连横、秦赵之战、秦并六国。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作者汉代的司马迁。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赵王 无价之宝 和氏璧
召集 商议 允诺 隆重
约定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胆怯 鼓瑟 推辞 拒绝
上卿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能耐 诸位 负荆请罪无价之宝、绝口不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心协力、渑池、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猜猜词语的意思: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
“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 完璧归赵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斗秦王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语言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语言2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语言3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叫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语言4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动作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课堂练习: 1、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
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 2、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
起因:
经过:
结果: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赵王畏秦,欲毋(wú)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fǒu,下文中“缻”通“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负荆请罪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
起因:
经过:
结果: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蔺相如语言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赵国呀!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他赶紧
叫车夫往回赶。★蔺相如动作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语言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爽。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动作 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和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思考: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