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1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1 17: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山 居 秋 暝王 维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先齐读一遍
2.自由朗读,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来什么?
(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技巧等方面)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诗中的景物空山 新雨
明月 松
清泉 石
竹林 莲
浣女 渔舟展开联想,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
景图?

空山秋雨图 明月松间照图清泉石上流图浣洗晚归图 渔舟归来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空山秋雨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浣洗晚归图
渔舟归来图
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你感觉哪些字或词写得好?这些画面具有什么气息?有何特点?温馨
清新
自然
淳朴在这首诗里王维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典 故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
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 感染力。
教师的话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心常常让我们迷失了自己,这时,不妨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这永远美丽着的唐诗,潜心感受它,她带给我们的精神和心灵的自由、踏实、安全感,会涤荡我们的心,让我们活得有诗意,让我们能够诗意地生活!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问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呢?
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
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
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问题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为什么只是“松间”?难道林中没有别的树木吗?已是秋天了,怎么还有莲,而且那么茂密? 松、莲在古人的心目中都有特殊而比较固定的含义,都是高洁的象征,这里作者只是拿他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性情,正是“心空”的佐证,并不一定真是只有这些。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意境《山居秋暝》的意境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风光和村民的淳朴性情,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这首诗的意境是如何被分析出来的?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