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1 11: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重庆B卷11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2.(2019枣庄11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 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3.(2019南通2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4.(2019大庆22 .)1950——1952年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据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2019长春8 .)右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它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2018德州1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 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2018重庆B卷10.)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8.(2018河池5.)“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士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9.(2018莱芜13.)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
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B.使土地由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
C.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10.(2018宿迁9.)“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018江西5.)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2018广安8.)实现好、 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木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辽宁省宽向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时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面的……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2018烟台14.)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
14.(2018东营13.)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题
1.(2019嘉兴27 .)回首历程,探索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用当时流行的话说是一个历史“拐点”……从那以后,党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金冲及《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贵州解放后,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变革。1952年“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现实,全省80%左右的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和农具等。全省粮食产量,1951年比1950年增长6.42%。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
(2)分析材料二中贵州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的主要原因及其意义。(4分)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走怎样的道路?(2分)
2.(2019菏泽22 .)(10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材料二 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2)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2分)
(3)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1分)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2分)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4)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2分)
(5)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1分)
3.(2019北京31 .)(13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用材料一的史实, 说明以下观点。(3分。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1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1 分)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2分)
材料四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内燃机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拖拉机。20世纪40~50年代,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拖拉机及电力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土壤和作物得到精细准确的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
——摘编自夏俊芳《现代技术革命与农业机械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上半叶农业生产的变化及背景。(2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新特点。(1分)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一 图二 图三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5)依据材料五,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1分)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2分)
4.(2018杭州3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图1、图2两种农具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6分)
材料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2)为什么说1950年的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4分)
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淮河中游平原上的小岗生产大队18位农民,在一间农家小屋里,秘密商讨分田“包干”,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状”。……18 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3)材料三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是指什么?简述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4分)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C D C A C C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A B B A A





二.材料题
1.(2019嘉兴27 .)【答案】
(1)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贵州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产量增长,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3)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道路。
2.(2019菏泽22 .)【答案】
(1)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巩固新生政权。
(3)出发点: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4)变化: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该问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2019北京31 .)【答案】
(1)①②;(1分)④③:(1分)
(2)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増强,为秦统一六国莫定基
础。(1分。答出1点即给分)
(3)北方农作物传入南方:南方人ロ增加: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具推广)。(2分。答出2点即给分)
(4)变化:农业机械动力由蒸汽机转变为内燃机、电力。(1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1分)
新特点: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1分)
(5)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1分)
农业政策:(2分)
图一: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2018杭州37.)【答案】
(1)图1——曲辕犁;(1分);图2——筒车;(1分)曲辕犁轻便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2分)
筒车是灌溉工具,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运到高处,节省了人力。(2分)
(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2分)
(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农村改革。(每点1分,共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