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课标内容
1.了解城市化的内涵。
2.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城市化的内涵,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在这里强调了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本人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本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定为读图分析法,因为,这样可以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读图分析可以了解城市化的内涵, 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这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的插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抽象的变化示意图──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读这类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在本节教学内容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纵坐标虽然表示的都是“城市人口比重”,但数值比不同(这点最好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二是景观图,通过对这类图的分析来解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辅以对比法,案例法等其他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城市化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教材内容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化。这部分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明确城市化内涵是学习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基础,弄清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有助于明白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引
入
案例1,南土村小杨一家的变化
案例2,深圳的城市化资料
总结城市化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变化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
究
新
知
调
查
作
业
探究活动一:城市化的内涵
1、结合南土村和深圳的资料,请同学们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城市化的概念: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探究活动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怎么变化?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人口流动
发达国家
?
?
?
?
发展中国家
?
?
?
?
2、结合课本阅读部分,请同学们画一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产业的流动方向,说说它们对城市的影响。
3、世界特大城市发展有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4、你能找出世界6个主要城市带的共同特征吗?
探究活动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周围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课题研究: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2、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写出报告,下一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根据教师的引导,提问学生引导探究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两个问题;
3.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4.老师点评纠正,鼓励肯定。
通过网络和其余的手段获取相关资料,整理成自己关于城市化的相关简介
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知识的由来不是一味灌输而是通过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系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学以致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城市化
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习题】
读“某地理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该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反映了( )
A.城市地区转变为乡村地区 B.某地区城市化的过程
C.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 D.城市的人口由多变少
2.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件19张PPT。 小杨,是平阴县南土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以前在家务农,随着济西工业园的建立,小杨家的耕地被征用,被建成了工业区,小杨一家也举家搬到了平阴县城,做起了小商品批发的生意。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1983)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1980年8月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时,面积3.8平方千米,城里5层楼房为最高建筑,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到1999年深圳特区面积为140.59平方千米,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557万人。 背景资料 1、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2、深圳用地结构变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大量农民进入城市
2、耕地被建成工厂、新城区
3、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归纳总结什么是城市化?思考城市化的概念:1、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3、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想一想你能说出图中的哪条线代表发达国家哪条代表发展中国家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世界平均水平AB讨论归纳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早晚高低早期快目前慢早期慢目前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仍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结合课本阅读材料,请同学试着画一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过程人口、产业的的流动方向,说说它们对城市的影响。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市区郊区郊区城市化郊区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留下图
世界特大城市发展的趋势资料思考1、特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2、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比发达国家数量多,增长快。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特大城市发展有什么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世界6个主要城市带的共同特征吗?找一找1、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
2、从自然条件上讲,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带,便于农耕、居住和交通联络
3、在政治经济上,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4、从空间分布看,大多数呈带状延伸扩展总结:纽约的光化学烟雾1、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环境问题)
2、交通拥挤(城市交通问题)
3、居住条件差(城市住宅问题)
4、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城市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4、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总结讨论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2、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写出报告,下一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课题研究评测练习
读“某地理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该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反映了( )
A.城市地区转变为乡村地区 B.某地区城市化的过程
C.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 D.城市的人口由多变少
2.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后作业
课题研究: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2、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有关资料,写出报告,下一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