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2.3 网上资源检索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2.3 网上资源检索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8-21 14: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2.3 网上资源检索网上资源检索自我探究一:
1、什么是“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一种查询因特网上文件与文档中关键字的程序。
2、常见的搜索引擎有哪些?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自我探究二:
1、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2、自动网页搜索技术(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原理?
探索发现:自







搜索引擎讨论回答:
使用搜索引擎的步骤(以“百度”为例)
1、打开浏览器(如:IE );
2、在地址栏输入百度网址www.baidu.com,打开百度搜索引擎;
3、在关键词输入框输入要搜索的内容,点击“百度一下”按钮;
4、搜索引擎返回搜索的结果;
5、阅读相关的内容。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自主探究三:
通过下面的任务,总结出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
1、在一次健康检查中,小李同学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看到一项指标(WBC)高于正常值,小李想知道WBC是指什么,你能告诉他吗?
WBC代表白细胞 ;
2、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是指哪两位诗人。
李白、杜甫;
3、公元618-906年,是我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唐朝;
4、搜索电影《手机》。
关键词:电影 手机 或者 《手机》
探索发现:
1、正确提取关键词;
2、使用多个关键词;


关键词:WBC关键词:中国 双子星座 诗人关键词: 公元618-906 朝代
实战演习实践体验实弹演习一:
在关于领土争端的国际法原则中,实际占领要有效必须符合和平性原则,即国家对某一领土宣示主权的行为没有遭到别国长期、一贯地抗议或反对,或是“没有一开始就受到竞争性主权行为的反对。
A、请找出中国从何时起就对钓鱼岛实施管辖?
B、有什么历史文献记载吗?
演习结果:关键词:中国 钓鱼岛 管辖实践体验实弹演习二:
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最主要的是先占,但是先占一定是对无主地的先占。(无主地是尚未为任何国家占领,或无人居住的地方。)
A、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钓鱼岛在哪个朝代?
B、我国发现钓鱼岛的时间比日本至少早多少年?
演习结果:
关键词:中国 最早 发现 命名 钓鱼岛 时间实践体验实弹演习三:
来自国际上的公约、公告的证据。
A、按照《大陆架公约》确立的“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请找出钓鱼岛和我国是不是在同一个大陆架上?
B、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联合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哪里?其中包不包括钓鱼岛?
演习结果:
关键词:A 大陆架公约 钓鱼岛 中国 B 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第八条 钓鱼岛实践体验实弹演习四:
来自日本本土的证据
A、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日本人自己在1783年发行过一张地图,在这份日本人自己绘制的地图里,钓鱼岛是在中国的版图内还是在日本的版图内?
演习结果:
关键词:A 日本 井上清教授 1972 钓鱼岛;1783 地图 日本 钓鱼岛小结小结:
1、搜索引擎的概念

2、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
自动网页搜索技术
全文检索技术

3、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因特网信息 资源评价案例:李明在网上登记了自己的基本个人资料后,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分析:李明从哪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的方法:
  ①、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②、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有权威性。
  ③、鉴别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发生、该事物是否存在,信息所反映的情况是否有偏颇之处。
总之: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请你提防信息“陷阱”。可见:可从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对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进行判断。 案例:李明在网上登记了自己的基本个人资料后,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分析:李明从哪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每个人都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李明认为:这可能是自己太幸运了,这样都可以“中奖”;也可能是骗局。
  银行职员:怀疑是国际诈骗。(最近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
  公安机关: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汇出的钱有去无回。(骗局)
社会角色的不同决定了对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可见:对于同一条信息,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案例:天气预报:今晚到明天的天气情况:……、
   明晚到后天的天气情况:……、
  后晚到大后天的天气情况:…… 分析: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相符情况:    今天:比较相符、    明天:比较相符或有点差别、    后天:比较相符或有点差别或差别比较大。 可见: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渐进式的事实,就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来判断时效性;
   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通过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加以弥补。 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因特网上储存了海量信息,这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特网上也存在着大量难辨真伪的“灰色信息”,信息的膨胀和无序导致的“信息超载”也困扰着人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常用的三种主要方式来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统计评价(可信度高) 如点击率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专业性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个人推荐(参考价值相对较低) 如最佳网站、网站精选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信息质量、范围、易用性、稳定性、连续性二、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方法:常常采用CARS列表的评价方法可信度: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信息资源提供者的可信程度,取决于提供者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知名度、权威性等方面。准确度:为确保信息资源的可靠和正确,必须对信息进行考核,主要与“真实性”、“时效性”、“全面性”、“适切性”等要素有关。合理性:公平、客观、适度、一致的信息资源,才是真正合理的信息资源。
  所谓公平就是因特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均衡、合理的,应该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信息,而不应包含任何个人感彩。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该是客观、真实的,不应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随意歪曲事实。 相关支持:在评价信息资源时,还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其他来源和渠道,如“信息出处的判断”、“相关资料的确证”和“外部一致性的核查”等,需要相关周围资料对信息加以确认。 因特网上存储了海量的信息,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一些真假难辨的“灰色信息”也困扰着我们。因此,"去伪存真”,科学地评价网络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列不属于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的是( )
(A)统计评价 (B)个人推荐
(C)上级部门推荐 (D)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下列信息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某论坛发布的股市走势预测
B.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C.某培训机构发布的高考预测信息
D.某彩票销售点发布的下期彩票预测信息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