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认读“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等词语,识字、认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会用“一边……一边……”说话。
3.情感与价值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读词语;说话、写话。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看图写话。
【教学准备】
1.自制PPT课件。
2.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谁能说说平时在家你们都有哪些课外活动?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课外活动。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词语。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活动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弹、钢、琴、泥、滚”等生字,指导识记。
3.认读“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等词语。
三、字词句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1)出示生字卡片。
园—圆 只—支 进—近 带—戴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体会每组词语的意思。
(4)比一比,填一填。
2.用“一边……一边……”说话。
(1)课件出示句子。
(2)读一读句子。
(3)想一想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4)说话训练。
四、写话训练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几组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你最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
3.教师强调写话的注意事项:(1)第一句话前面要空两格;(2)字要写在方格纸上;(3)标点符号要占一格。
4.开始练习写话。
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写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书本或者生活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做些积累卡?
二、展示台
1.自由地读一读书上的三个积累卡,想一想这是怎么分类的。
(关于自然现象的词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名人名言。)
2.指名读一读。
3.自由读一读诗歌。
4.齐读。
5.制作自己喜欢的积累卡。
6.展示积累卡。
三、日积月累
1.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自读《小儿垂钓》。
3.指名读诗歌。
4.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5.说说哪里不明白。
6.齐读。
7.背诵诗歌。
四、我爱阅读
1.学生默读《王二小》。
2.交流故事内容。
3.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地完成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提高能力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不足之处]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在识字教学时,还可以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融入游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教设计] 《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