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日 月 潭 表格式教案(2课时)+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0 日 月 潭 表格式教案(2课时)+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1 16: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日 月 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会认“湖、绕、围”等生字,学会写“名、胜、迹、央”等生字。掌握“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感悟描写日月潭优美景色的词句,感受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想象清晨和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河壮丽,你们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导游姐姐,(课件出示)她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快去听听她怎么说的吧!(课件演示:日月潭)
3.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指一至两名学生认读生字。
(2)偏旁猜字游戏:①教师说生字的偏旁,学生马上抢答生字。②由学生随意说偏旁,其余学生抢答生字。
(3)按拼音归类识字:在“我会认”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个圆圈,后鼻音的字圈一个三角形,翘舌音的字圈一个正方形。
(4)认读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卡片。
(5)出示词语: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 建筑 清晰 朦胧 仙境
学生边轻声读,边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其涂出。
(6)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三、细细品读,情感体验
1.过渡: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日月潭在哪里?
2.学生默读,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心得:
(1)出示地图,了解台湾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3)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课件演示文中插图,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指导。
4.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小声读,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
(2)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日月潭的水有什么特点?
②课件演示──光华岛。
③出示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A.日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课件演示)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B.比较句子: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比较让学生学会准确用词,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弯弯的”不仅写出了月潭的形状,而且表达得很准确。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C.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学生自由准备──指名说──同桌互说。
④指导朗读。
5.争当导游。
(1)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把第1、2自然段连起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2)派代表展示。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结合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名、胜、迹、央”。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若有必要教师可以范写。)
五、课堂小结
日月潭的参观到此结束,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日月潭的位置和形状,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 建筑 清晰 朦胧 仙境 名胜古迹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倒映 周围 轻纱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1.品读第1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①体会第1、2句。(板书:大湖高山)
②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2.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景。
(2)点击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3.品读第3自然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展示“清晨”日月潭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的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
(5)挑战读课文。
4.品读第4自然段。
(1)读课文,这一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①出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②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③指导朗读。
5.品读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三、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的景色这么美,老师还想去游览,希望下次能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欣赏。
四、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日月潭像太阳 旭日东升太阳高照像月亮 蒙蒙细雨风光秀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将走进烦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在“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再教设计] 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