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认识“毒、蛇、兽、伤、继、续、退、恢”等生字;会写“洪、灾、难、道、认、被、业、产”等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禹的智慧及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智慧及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学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哪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毒、蛇、兽、伤、继、续、退、恢”。
(1)学生“开火车”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
2.出示生字: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齐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桌间互相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5.课堂练习。
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防洪 毒蛇 毒害 猛兽 凶猛
灾难 火灾 继续 手续 农业 农民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学生回答,同时播放发洪水的视频。)
(3)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这些意味着什么?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2)指名试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集体齐读。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五、总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设计意图:激情总结,激发学生课外自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测学生自读情况:
(1)从哪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之大?
(2)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的?请概括回答。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走进文本,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1)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刚才我们说了,禹治水和他的父亲不同,他的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句子,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四、总结拓展
在我国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下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洪水肆虐治水过程洪水退却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但是辅以视频来加深、巩固印象,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大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大禹做法的句子,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大禹的智慧。
[不足之处] 没有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直接概括,学生没有真正动脑。
[再教设计]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再教时,我会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其发挥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