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朱、德、敌、抽、陡、难、仗、疼、料、敬”等生字;会写“扁、担、志、伍、军、战、士”等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紧扣住“朱德的扁担”,这一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扁担,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以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着眼,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和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朱、德、敌、抽、陡、难、仗、疼、料、敬”等生字,会写“扁、担、志、伍、军、战、士”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在这里读轻声。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3.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后,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梳理问题)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扁担”这一用具很是陌生,对这段历史更是不知晓,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告诉他们,帮助他们弄明白。)
6.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标上记号。
7.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8.集体识记要求会写的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指多名学生讲解识记方法。
(5)教师总结、点评、补充。
(6)学生描红,教师个别指导。
二、总结
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2.师提问:(1)朱德的这根扁担是干什么用的?(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挑粮食容易吗?(不容易)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
学生找相关的句子,并朗读。
(4)你是怎么读出挑粮食的不容易的?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挑粮食的困难。体现了《课标》的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食”的图片。
2.看过图片,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谁能读好这些语句?
生读,师点评、指导。
3.从课文中知道,挑粮食很重要,战士们抢着去挑粮食,朱德也去挑粮食,可是战士们却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了。)
是呀,藏起来了。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4.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谁能想象到朱德的劳累?
6.是啊,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部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儿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战士们怎能不心疼呢?所以就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呢?
7.朱德找不到扁担是不是就不挑粮了呢?(不是,他又找了一个扁担。)
是呀,战士们没有料到,他又找了一个扁担,并且还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读到这里,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8.带着这种感情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当战士们看到这根新的扁担,看到“朱德的扁担”这五个字的时候,不再藏他的扁担了。这是为什么呢?
引读: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五、课堂小结
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扁担,从这根扁担上,我们看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爱,更感受到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我们一样受到教育,和我们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士兵们藏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朱德写“朱德的扁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我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挑粮,从中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 介绍课文时代背景用时还是有点儿少,像“井冈山”“茅坪”这类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本课没有很好地让孩子进行质疑,教给孩子的时代背景不够详细。
[再教设计] 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课前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应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告诉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