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课件(30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课件(30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2 16:17:08

文档简介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评价:
检测目标
基础题
发展题
细胞膜的结构及成分
1,2
1,2
细胞膜的功能
3
3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及综合运用
4
4,5
【基础题】
1、下列结构中主要由多糖构成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染色体 D、中心体
2.下列关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
C.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D.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深度镶嵌或者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苋菜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放入沸水中一 烫,水立刻变成红色,这个现象是因为( )
A、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D、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4、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发展题】
1.最有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
  A.碳、氢、氧 B.碳、氢、氧、氮
C.碳、氢、氧、磷 D.碳、氢、氧、氮、磷
2. 变形虫的表面任何部分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
A.保护性屏障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D.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
  (1)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有哪些?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成分的脂类主要是哪一类? ____________。它是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_。
(4)脂类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
5、生物学家做了下列实验(如右图):①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抗原;③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为一,此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然后把此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再检查,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表面。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鼠的细胞能够融合为一体,是因为其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     。
(2)上述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呈均匀分布状态,这是由于细胞具有 的结果。
(3)这个实验证明构成细胞膜的 分子和 分子大都是可以 的,不是静止固定的。
(4)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 。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A 2.B 3. C 4. A
【发展题】D 2.B 3.D
4. (1)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2)血红蛋白 容易与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 (3)磷脂 基本骨架 (4)磷脂在细胞中是双分子层
5、(1)相同的 (2)一定的流动性 (3)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运动 (4)蛋白质(或糖蛋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近年来,我校通过大量的调研、探索、实践,提炼形成了极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问题引领,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自主构建”的“十六字生态课堂”教学系统。本节课就是基于我校“十六字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一次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要点;三、细胞膜的功能。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此部分的具体要求是①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②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教师教学用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①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②通过探究细胞膜结构的研究资料,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③通过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具有典型性,其他各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其膜的结构都与细胞膜基本结构相同,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细胞膜是进一步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新陈代谢的基础,并且细胞的膜系统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对这一节课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举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
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4、树立科学知识和观点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二)教学难点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完善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把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分析讨论细胞膜结构为什么这样,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问题启发,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学生广泛联想,充分体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进而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思路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科学史教学、模型构建教学以及生物学基本观点培养三个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设计。
本节第一部分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属于科学史教学的内容。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选取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通过设计具有层层递进关系的问题串,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大胆想象和推测,模拟科学家亲历细胞膜结构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第二部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的学习我设计了“完善并构建生物膜模型”的教学策略。因发现学校购买的生物膜模型未能充分体现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所以我让学生利用自备的材料完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加深学生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又可以变微观为宏观,让他们通过自主建模达到对细胞膜分子结构充分理解的目的。
第三部分细胞膜的功能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不加重视往往会造成照本宣科的情况。我将此部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提前到细胞膜结构之前进行学习。针对此部分的特点通过提供材料和实验演示,让学生充分联想,体验细胞膜的功能。在整节课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对比连线,对学生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培养,从而使课堂做到了首尾呼应,也使枯燥的文字内容赋予了逻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饶有趣味了。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细胞膜吗?
展示鸡蛋的卵黄膜。(将鸡蛋打碎放入盘中,观察卵黄形态;用牙签将卵黄戳破,观察卵黄流出,从而体会卵黄膜的存在。)
细胞膜的功能
教师展示:【资料1】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仅靠一个细胞完成包括捕食、运动、生殖等全部生命活动。
让学生通过资料体验并说出细胞膜的功能。
教师演示:【实验1】分别用热水和冷水浸泡新鲜花瓣,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烧杯中水的颜色。
学生通过实验推理细胞膜的功能。
教师展示:【资料2】1、科学家发现,即使间行种植不同种的作物,雌蕊柱头上会落下多种的花粉,但柱头只接受来自本物种的花粉。
2、科学家还发现,给病人移植器官时,如果配型不合适,会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出示材料1:1895年,欧瓦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
后来,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而且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根据以上材料,讨论:
欧文顿的实验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推论的依据是什么?
请你评价欧文顿推论。
出示材料2:1917年,朗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以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列成了单层,而且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
教师指导:投影磷脂分子模型图,并指出每个磷脂分子包括头和尾两个部分。磷酸头部是亲水的,叫亲水端;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叫疏水端。所以磷脂分子在水的表面排布时,亲水端浸入水中,疏水端翘出水面形成单层。
出示材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把红细胞细胞膜中的磷脂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面积恰好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讨论:
1.为什么要用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膜结构的研究?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在以上的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磷脂分子如何进一步构成细胞膜:细胞膜的内、外两侧是怎样的环境?磷脂分子在两侧都是水溶液的环境中又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呢?
通过讨论得出:细胞膜中应有两层磷脂分子,而且两层磷脂分子亲水性的头部靠近膜的两侧,而疏水性尾部在膜的中央相接(通过图示说明)。
教师引导讨论:除了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成分。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
出示材料4:20世纪60年代,通过冰冻蚀刻技术,科学家观察到了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的分布情况。请大家合理地推测,大胆地提出假说。
学生讨论形成一定的共识后,请学生说出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的存在形式。
出示材料:资料5:白细胞、巨噬细胞在消灭体积较大的病原体时,往往采用吞噬的方法。资料6: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学生体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总结过渡:随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运用于生物膜的研究,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陆续有学者提出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师让学生自习课本有关内容,归纳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然后分组,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完善制作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完成后,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明确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表1 构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小组记录表
项 目 内 容
主 题 完善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组 长 刘ⅩⅩ
组 员 李ⅩⅩ、陈ⅩⅩ、邱ⅩⅩ
完成活动需了解的知识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生物膜的功能
活动所需的材料 胶水、细铁丝、不同色彩的卡纸、剪刀等
活动的步骤 略
预期效果 加深对细胞膜结构的认识
完成模型的时间 10分钟左右,当堂完成
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 视课堂时间进行,也可在课下完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评分。在学生的共同讨论下,评比的项目及等级见表2。
表2 模型构建评比表
优 良 中 及格 差
5 4 3 2 1
1.模型的科学性
2.模型的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及便捷性
3.模型的完整性
4.模型的美观性
总 评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科学方法、实验技术的进步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谈谈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受到的启示。
提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板书细胞膜的三个功能和三种结构特点,让学生进行连线并说说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
提问:能否举出生物界中其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实例。
学生总结整理
利用鸡蛋制备卵黄膜的实验,引起学生对生物膜结构探讨的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师生共同进行思维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逻辑性和科学发现的艰辛。
以材料3为基础,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排布的情况,体验推理过程,培养推理能力。
利用材料5、6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流动镶嵌模型,加深对该模型要点的认识。
通过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确科学认识随着观察和深入以及实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功能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通过提出问题,头脑风暴及连线等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膜的功能
1、屏障作用
2、物质交换功能
3、信息接收传递功能
二、细胞膜的结构
1、细胞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②膜上有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转运蛋白
③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侧。

课件30张PPT。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物质的干扰和有害物质的侵袭。探究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可以
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探究细胞膜的功能1、科学家发现,即使间行种植不同种的作物,雌蕊柱头上会落下多种的花粉,但柱头只接受来自本物种的花粉。
2、科学家还发现,给病人移植器官时,如果配型不合适,会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细胞之间的互相识别由细胞膜来完成。细胞膜负责信息的接收与传递。探究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
1、屏障作用;
2、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3、负责信息的接收与传递。?

构 决定了探究细胞膜的结构 结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膜的成分:探究细胞膜的结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分子的结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 水苯探究细胞膜的结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 [资料3] 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格伦德把红细胞细胞膜中的磷脂抽提出来,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的面积恰好等于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结论:
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排成两层
亲水头部朝外
疏水尾部相对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的在细胞膜上是如何分布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探究细胞膜的结构 白细胞、巨噬细胞在消灭体积较大的病原体时,往往采用吞噬的方法。吞噬作用Your site here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磷脂也是运动的
蛋白质是运动的
[资料5]结构特点:
细胞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1972年,辛格等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
覆盖、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 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布方式:糖蛋白分布于膜外磷脂、糖脂、胆固醇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总结“流动镶嵌模型”要点完善手中的流动镶嵌模型 材料用具: 1.卡纸:1张 2.剪刀:1把 3.胶水 4.细铁丝:2根 5.其他可自备 小组合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说说你的看法。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
屏障作用;
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负责信息的接收与传递。结构: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侧。
膜上有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转运蛋白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功能:
屏障作用;
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负责信息的接收与传递。结构: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侧。
膜上有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转运蛋白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保护性屏障 B、控制物质进出
C、细胞间信息识别与接收
D、能量的储存和释放D2、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A、磷脂双分子层 B、蛋白质分子
C、胆固醇 D、糖脂A随堂检测: C4、细胞膜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是
A、磷脂分子 B、磷脂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 D、核酸分子C随堂检测: 5、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有效医疗措施是进行肾脏移植。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十分成功,其原因是患者体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的原因是
A、不同人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B、不同人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同
C、不同人的磷脂双分子层不同
D、不同人的细胞膜结构特点不同B随堂检测: 6、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事实说明了
A、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大分子物质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极性分子B随堂检测: Your site hereLOGO7、一分子CO2 从叶肉细胞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6
B、8
C、10
D、12D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