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地球仪和地图(第2课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地球仪和地图(第2课时)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2 11: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岩松中学七年级科学(上)问学单 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郑淑娟 审核人: 学生姓名:


3.2《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重点: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能判断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
难点: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基础预学】自学(请仔细阅读课本89—92页).完成预学部分
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_______,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______后表现在平面上图形。
2、 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图基本语言。
3、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4、 比例尺常有 、 、 三种表现方式。一般 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范围 ,描述的内容比较 。
5、 地图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
⑴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⑵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 方;
⑶一般定向法:一般地图上方向为上 下 ,左 右 。
6、地图上除了用不同 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外,还有很多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 。
【自学生问】围绕课本活动和实验,进行提问。


【解问展学】
1、政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是比较常用的地图。读课本P89图3-13、P90图3-14和图3-15,完成课本P90下面的3个问题。


2、完成课本P91思考讨论:绘制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学校的平面图时,应分别选取怎样大小的比例尺?


3、完成课本P91的两个活动
⑴在图3-13中国政区图上量出并计算北京与香港之间的直线距离。

⑵在图3-14浙江旅游图上,找出南雁荡山、普陀山、千岛湖,确定它们在浙江省的方位。



【巩固提升】
根据P91的探究,绘制学校平面图,并将画好的图贴在教室外的墙上,看看谁画的学校平面图最好




【思学再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至少说出3点)。






你还存在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