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课 题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主备人
潘勇
授课人
潘勇
课 型
新课
课时
1
第 3 周
星期一
节数
2
设计理念
本课是义务教育高段7 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但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不是刚接触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抓住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条主线,力求突破了信息及信息技术概念理解的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5.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6.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7.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理论学习、观看教学挂图获取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重 难 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教 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学 法
听记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引入:
1. 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 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次革命。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教师可准备有关信息发展阶段的图片或者挂图。
发展历程
发明与应用的信息技术
提高的信息能力
发生年代及科学家
第1次
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较远距离的传递
20万年以前
第2次
文字的创造与使用
信息的存储、传递的能力超越时空
公元前3500年
第3次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信息量大存储、及时交流、广泛传播
公元1040年
第4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提高传递的效率,突破时空限制
电话1875年 电报1933年
第5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处理、传递速度和普及应用程度惊人变化
计算机1943年
三、信息技术 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1、获取信息 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 2、传递信息 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 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 3、存储信息 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位(bit,读:比特,写作:1bit或1b) 1kb(千字节)=1024B(字节) 1MB(兆字节)=1024kB(千兆字节)=1,048,576B(字节) 1GB(吉字节)=1024MB(兆字节)=1,073,741,824B(字节) 1TB(太字节)=1024GB(吉字节)=1,099,511,627,776B(字节) “字”(word),一个字中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常用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和128位。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4、加工信息 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加以利用。 5、发布信息 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 6、交流信息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任务2-3人为一小组,对表中所需的信息技术做讨论 填写表1-2-3信息活动。(提示:根据以上的信息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四、发展趋势 综合化: 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元交叉学科。 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 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 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 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
四、对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
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偶发处理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
对社会的影响
从堂课实际教学来看,课堂知识涉及的时间范围宽,主要分两部分,主要的是第二部分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