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八年级下册古文精析精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精析精练全文精析【字词解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循:追溯。
本:本原,最初。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哪里。
【评析】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考点解析①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②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③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直接
默写
名句默写惠子以退为进,姑且承认庄子说得对,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借用庄子的逻辑对其作出反驳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理解
默写①固:固不知子(固然)子固非鱼也 (本来)
②之:安知鱼之乐(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一词
多义字词积累内容理解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主旨
感情一、背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结构
梳理二、对话展开辩论惠子一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一辩: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子一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二辩: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二论: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续表
续表
结构
梳理庄子一句不经意的感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被惠子抓住不放,论辩由此展开。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危机”。惠子又以退为进,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进而又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庄子只好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
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的合理性和论辩的技巧,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地持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在对自由活泼的生命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面前,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续表
1. 庄子曰:“ ,是鱼之乐也。”
2. 庄子曰:“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 。”
3. 惠子以退为进,姑且承认庄子说得对,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
妙借用庄子的逻辑对其作出反驳的句子是: , :
, , !
课内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句子默写鲦鱼出游从容请循其本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二 字词解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子非鱼( )( ) 2. 安知鱼之乐( )( )
3. 固不知子矣( ) 4. 全矣( )
5. 请循其本( )( ) 6. 汝安知鱼乐( )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鱼之乐也/似与游者相乐
B.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子固非鱼也/人固有一死
D. “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你不是怎么快乐追溯固然本原完全,肯定你C1.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句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说:“请让我们追溯话题本原,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内容理解简答题。
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
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请你对谁是胜者也发表一下自己的
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2)从形式上看,庄子是胜者。因为最后惠子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四 内容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
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B.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
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C.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
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
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A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的哲学家。②关尹子:传说中的人名。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中矣/中轩敞者为舱 B. 请于关尹子/俯身倾耳以请
C. 退而习之/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守而勿失/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可 矣 守 而 勿 失 也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3.《列子学射》的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无借鉴意义?如果有,它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有。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