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手术台就是阵地》导学案(1课时表格)

文档属性

名称 27《手术台就是阵地》导学案(1课时表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1 18: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用时:3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激烈的炮火声。讲述:图中的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2.简介白求恩大夫。他说过一句话:“手术台就是阵地。”(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
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3.引导学生。
1.边看图边听介绍,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白求恩大夫。
3.齐读课题,质疑:
(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了?他在阵地上做了什么?
1.学生在介绍画面内容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说重点,说完整的话,而且不管学生说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
2.介绍资料时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了解的,也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发问。
3.学生在质疑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并及时鼓励、肯定,最后提炼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同学间相互探讨。
(3)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白求恩大夫的什么事情?
2.出示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血”在本课中的读音。
(2)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写了白求恩大夫的什么事情?
出示填空:
课文讲了白求恩大夫在(   )的情况下,把(   )当作(   ),为(    )的事。
1.(1)读一读“自读要求”。根据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相互点评。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1)利用多媒体出示词语,小组组长检查小组同学的认字情况。寻求方法区分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血”在本课中的读音。
(2)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当头一棒: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告。也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指抓紧时间。
(3)①读课文并思考所提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小组内相互商量。
②自学体验。小组内相互学习,根据预习单上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白求恩大夫的什么事。完成填空。
1.学生认读词卡和字卡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是否读准字音,在错处予以指导和强化即可。
2.逐步引导解决所提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根据提示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三、指导朗读,了解环境描写(用时:10分钟)
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四周环境的句子。
(1)交流找到的描写四周环境的句子。
(2)想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相机播放视频。
2.指导朗读:是啊,猛烈的炮火一步一步向小庙逼近,预示着死亡一步一步向白求恩大夫和同志们逼近。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让学生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
1.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1)交流理解下列句子:
①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②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③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2)读这些描写环境的句子,观看视频,感受战斗的激烈,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受白求恩面临的危险环境。
1.本文离学生现实的生活场景比较遥远,在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的基础上,结合视频,或学生绘制的连环画,深刻体会战斗的激烈、情势的危险,衬托出白求恩大夫高尚的精神品质。
2.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领读、指名分句朗读、齐读。
四、细节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用时:18分钟)
1.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是怎样给伤员做手术的?他是怎样表现的?引导学生再次默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做手术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1)交流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①你知道“镇定”是什么意思吗?
②“仍然镇定”是在讲什么呢?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2)交流: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部长传达了师长的决定,白求恩大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①“沉思”是什么意思?白求恩大夫在沉思些什么呢?
②沉思后,白求恩大夫做了怎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①白求恩大夫说的“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②白求恩说:“……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大夫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③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默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白求恩大夫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相互交流一下。
(1)先在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
①理解“镇定”的意思: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②“仍然镇定”说明白求恩大夫仍然不慌不忙地给伤员做手术。
③交流汇报:“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大夫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弹片,丢在盘子里。
(2)交流“沉思”的意思,汇报白求恩大夫在沉思什么。朗读描写白求恩大夫做出决定的语句。
(3)带着问题逐句读文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下列几个方面汇报讨论结果:
①白求恩大夫说的“手术台”和“阵地”不是一回事,这是比喻句,他把“手术台”比作“阵地”,表明他要坚守自己的岗位。
②生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1: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他身在中国,为中国的伤员做手术,当然是我们的客人。
观点2:白求恩大夫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他把自己和我们看成是一家人了,所以他不是客人。
③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相关内容。
2.学生理解词语时,可结合语境,在读中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在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意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战斗的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感悟。重点品读白求恩大夫的语言。
4.学生在交流白求恩的做法体现出什么精神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交流,必要时教师要适当点拨。也可播放白求恩大夫在国内优越的住所和在中国的简陋住所,在比较中感受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以及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语气。
3.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
①教师领读前4句话。
②学生接读第5句话。
(2)集体讨论:这里的“仍然”告诉我们什么?这里的“争分夺秒”又告诉我们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1)配合教师朗读课件中的句子。
(2)小组讨论后,汇报:白求恩大夫不顾自己的安危,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在此期间他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成了自己的阵地。
5.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6.教师领读时,可结合领读内容适时渗透情感教育。
五、感情升华,拓展延伸(用时:4分钟)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2.出示课文插图,播放符合第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
1.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畅谈自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借助图文和音乐的视听效果,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