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语文部编版
高一年级必修一
雨巷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江南吗?你们走过江南小巷的青石板路吗?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撑着油纸伞,漫步在江南雨巷,又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呢?1927年的夏天,22岁的戴望舒独自走过烟雨蒙蒙的小巷,也走出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戴望舒的脚步,一起走进《雨巷》。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抓住诗歌种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3.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4.背诵诗歌。彷徨 寂寥
彳亍 惆怅
颓圮 凄婉páng huángjì liáochì chùchóu chàngtuí pǐ预习检测qī wǎn寂寥:寂静,寂寞。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颓圮:坍塌,破败。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17岁开始写诗,21岁发表处女座《凝泪出门》,22岁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雨巷》,反响巨大,被叶圣陶盛赞“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后被称为“雨巷诗人”。作家作品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发表许多著、译作。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
作品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我底记忆》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之时,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里,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他这种心情的表现,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朗读诗歌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雨巷
戴望舒朗读诗歌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朗读诗歌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整体感知 再次朗读诗歌,《雨巷》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是欢快,激动,美好,浪漫,还是忧愁、哀伤?请结合自己的朗读体验,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诗人通过自己在_____________的雨巷中寻找一位___________的姑娘,表达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悠长而寂寥“丁香一样”苦闷迷茫和惆怅新知讲解 鉴赏方法——抓意象定义: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举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借此来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即游子)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新知讲解 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丁香我意象雨巷油纸伞篱墙姑娘雨:迷茫、潮湿、阴冷。
巷:阴暗、狭窄、悠长。
诗人小学、初中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雨巷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油纸伞 真实的雨具,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新知讲解 诗歌中的篱墙是“颓圮” 的,给人残破之感,营造了破败、凄凉的气氛。篱墙新知讲解 油纸伞、雨巷、篱墙几个意象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朦胧、感伤之情油然而生。新知讲解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又名“鸡舌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易凋谢。香气迷人。丁香合作探究 自然界中的花草有很多,毛泽东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陈毅借青松来写坚强的品格,屈原借香草美人来表达志向,戴望舒为什么要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用梅花、兰花、菊花或其他物品?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独放,浓郁芳香——孤傲、高洁
兰花:常青、独秀、幽香、素雅——清幽
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傲骨,隐逸
丁香:暮春季节,花朵柔嫩,清香淡雅,容易凋谢——美丽、高洁、
愁怨、易逝合作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丁香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的心境和作者的心境有相似之处,就像“我”的影子
一样。诗人在雨巷中希望她找到出路,同时也希望
自己找到出路,最后却消散了,依旧在雨巷中彷徨。
结合当时的背景,“雨巷”象征着大环境下的沉闷、
孤寂、清冷、黑暗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应该是作者
的一个寄托和希望,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
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合作探究诗人戴望舒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彷徨?爱情的忧郁。性格的忧郁。时代的忧郁。生活于银行家庭,虽不富裕,但生活无忧。然而一场
天花给他的脸上留下了瘢痕,使得他的性格从此忧郁。1927年白色恐怖,隐居朋友家中,孤寂地咀嚼着时代
的痛苦。隐居松江期间,对同学施蜇存的妹妹产生爱慕之情,
后来恋爱失败,戴望舒十分痛苦。拓展延伸 戴望舒纪念碑牌位于法国里昂大学的校园内,碑牌位于一丛丁香花旁,纪念牌上用中文写着:"纪念中国诗人戴望舒里昂中法大学学生"。1932年-1934年,戴望舒在此学习和生活。课堂练习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分析:“迷失了方向”,
说法欠妥;“绝望”错误C拓展提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拓展提高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
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
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
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
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A课堂总结 在本诗中,“丁香”象征美丽高洁与忧愁,阴暗潮湿的“雨巷”象征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黑暗现实,“丁香姑娘”其实象征着诗人美好而渺茫的人生理想。
诗人通过自己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中寻找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内心的苦闷迷茫和惆怅之情。意象油纸伞
雨巷
篱墙
丁香悠长、寂寥、迷茫破败、凄凉美丽、高洁、愁怨复古、怀旧、迷蒙迷离、凄凉而哀伤的超然。板书设计意境作业布置1.结合练习册上的诗歌习题,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2.熟读诗歌,尝试背诵。
3.完成基础训练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部编版本语文高一年级《雨巷》教学设计
课题
雨巷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抓住诗歌种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3.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4.背诵诗歌
重点
把握“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入诗境,品味诗意。
难点
1.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作用,体会诗歌低回动人的意境。
2.感知诗人内心的彷徨痛苦,以及对美好希望的追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江南吗?你们走过江南小巷的青石板路吗?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撑着油纸伞,漫步在江南雨巷,又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呢?1927年的夏天,22岁的戴望舒独自走过烟雨蒙蒙的小巷,也走出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戴望舒的脚步,一起走进《雨巷》。
学生自由说出对江南的认知和感受。
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 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 惆怅 chóu chàng
颓圮 tuí pǐ 凄婉 qī wǎn
2.识记下列词语含义。
寂寥:寂静,寂寞。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颓圮:坍塌,破败。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二、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17岁开始写诗,21岁发表处女座《凝泪出门》,22岁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雨巷》,反响巨大,被叶圣陶盛赞“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后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发表许多著、译作。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
作品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我底记忆》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之时,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里,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他这种心情的表现,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注意节奏、语气、语调
2.再次朗读诗歌,《雨巷》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是欢快,激动,美好,浪漫,还是忧愁、哀伤?请结合自己的朗读体验,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诗人通过自己在_________的雨巷中寻找一位______的姑娘,表达内心的____________之情。
悠长而寂寥 “丁香一样”
苦闷迷茫和惆怅
3.鉴赏方法——抓意象
定义: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举例: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借此来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即游子)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五、新知讲解
1.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姑娘、我
(1)雨巷
雨:迷茫、潮湿、阴冷。
巷:阴暗、狭窄、悠长。
诗人小学、初中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油纸伞
真实的雨具,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
(3)篱墙
诗歌中的篱墙是“颓圮” 的,给人残破之感,营造了破败、凄凉的气氛。
油纸伞、雨巷、篱墙几个意象很好地结合起来,时间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朦胧、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4)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又名“鸡舌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易凋谢。香气迷人。
六、合作探究
1.自然界中的花草有很多,毛泽东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陈毅借青松来写坚强的品格,屈原借香草美人来表达志向,戴望舒为什么要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用梅花、兰花、菊花或其他物品?
(结合事物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来分析)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特点:不畏霜雪,凌寒独放,浓郁芳香——孤傲、高洁
兰花: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特点:常青、独秀、幽香、素雅——清幽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特点: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傲骨,隐逸
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特点:暮春季节,花朵柔嫩,清香淡雅,容易凋
谢——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2.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丁香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的心境和作者的心境有相似之处,就像“我”的影子一样。诗人在雨巷中希望她找到出路,同时也希望自己找到出路,最后却消散了,依旧在雨巷中彷徨。结合当时的背景,“雨巷”象征着大环境下的沉闷、孤寂、清冷、黑暗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应该是作者的一个寄托和希望,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3.诗人戴望舒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彷徨?
(1)性格的忧郁。生活于银行家庭,虽不富裕,但生活无忧。然而一场天花给他的脸上留下了瘢痕,使得他的性格从此忧郁。
(2)时代的忧郁。1927年白色恐怖,隐居朋友家中,孤寂地咀嚼着时代
的痛苦。
(3)爱情的忧郁。隐居松江期间,对同学施蜇存的妹妹产生爱慕之情,后来恋爱失败,戴望舒十分痛苦。
戴望舒纪念碑牌位于法国里昂大学的校园内,碑牌位于一丛丁香花旁,纪念牌上用中文写着:"纪念中国诗人戴望舒里昂中法大学学生"。1934
年-1934年,戴望舒在此学习和生活。
七、课堂练习
1.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参考: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八、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答案:A,“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错误。”
九、作业布置
1.结合练习册上的诗歌习题,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2.熟读诗歌,尝试背诵。
3.完成基础训练习题。
学生在课本上标画,并大声朗读,识记。
学生自己谈对戴望舒的了解,教师再做补充说明。
学生自读
学生先听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
结合上面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解读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丁香”这个意象?“丁香一样的姑娘”到底是个怎样的姑娘?她仅仅是一个姑娘吗?作者想借助她来表达什么?
学生的认知上升,原来诗人想表达的并非浪漫,而是忧郁、伤感。
学生自读,完成文本的解读
学生先自读,作答。然后同学间再交流,最后给出答案,总结自己的收获。
夯实基础
知人论世,便于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步感知作者在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
积累解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结合意象的特点和诗人的时代来分析意义和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意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此拓展开来,学会如何解读意象,如何体会意境,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悟读情感。
知人论世
强化落实,加强对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的把握。
巩固提升,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课堂小结
在本诗中,“丁香”象征美丽高洁与忧愁,阴暗潮湿的“雨巷”象征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黑暗现实,“丁香姑娘”其实象征着诗人美好而渺茫的人生理想。
诗人通过自己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中寻找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内心的苦闷迷茫和惆怅之情。
学生结合对意象的理解,完成课堂给出最初问题解答。
再次强化象征意义,体会意象创设的意境
板书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意象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
篱墙:破败、凄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构成了全诗迷离、凄凉而哀伤的超然意境。
学生自读,识记。
落实课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