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明天要远足》导学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明天要远足》导学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1 21: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明天要远足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明天要远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课前预习的内容,交流主人公为什么睡不着。
2.相机引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释“远足”。
1.自由交流:主人公明天要去远足,要去看海。
2.读题目,理解“远足”是指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明”字,在揭题时教师不必指导识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25分钟)
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理清诗歌分几小节,写了什么事。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重点正音:“睡、真、师、什”是翘舌音,“才”是平舌音,“吗”在本课读轻声。
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4.课件出示野外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采蘑菇”的游戏,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注意强调:“睡”是左右结构的字,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海”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才”是独体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吗、什”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真”里面是三横。
5.课件出示小河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过河”的游戏,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6.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听读,思考并交流问题答案:诗歌一共有3个小节,主要写主人公明天要去远足,今天晚上睡不着觉。
2.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
3.小组活动。
(1)组长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带有11个生字的字条,组织学生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组长针对同学圈出的生字再次指名读字,要让每个同学都认识所有的生字。
4.读出蘑菇上的字,并说出自己识记这个生字的好方法,就可以采到一个蘑菇。
5.读出石头上的词语:睡着、那边、大海、什么、明亮、同学、天真、老师。全班同学都读准这些词语,就能顺利过河。
6.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已经有所加强。因此,识字过程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成果,凡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就没有必要多讲,学生掌握不清楚的地方必须强化。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才、明”,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范写生字,重点讲解独体字和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
才:独体字,三个笔画都要舒展,横在横中线上面,略长;竖钩在竖中线上,竖的部分要直,钩要短小有力;撇舒展。
明:注意右侧的“月”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下穿插。
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才”的最后一笔是撇,不是提。
3.观察老师范写,看清笔顺,看清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写生字“才、明”。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独体字“才”,强调“才”的笔顺和笔画的占格位置。巡视指导“明”的笔顺。可个别指导,问题多就在全班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从老师的总结中明确要多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组词,并用“老师”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2.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交流诗歌的主要内容。
1.朗读“大海、海浪、睡醒、老师、好吗”,并用“老师”造句。说句子时尽量表达完整,还要尝试着用不同的语气。
2.朗读并交流:这首诗歌主要讲了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很激动,今晚睡不着觉的事。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对于那些善于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语气说句子的同学及时鼓励,进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16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并交流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第1小节,理解重点词语。
(1)思考并交流:“那地方”是什么地方?
(2)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思考: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
(3)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大海的知识。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抓住重点词语想象那地方的云的样子。
4.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心情,再朗读第2小节。
5.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小节,通过“唉”“到底”“才”这些字词来感悟主人公急切的心情。
6.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还会想些什么,并进行拓展交流。
1.读文并明确:第1小节主要写主人公在远足的前一天晚上睡不着觉,在想那地方的海是什么颜色的。
2.交流问题,朗读句子。
(1)“那地方”是指主人公明天要去远足的地方。
(2)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大海的颜色。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男女生分别读、齐读。
(4)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大海的知识,相互补充。
3.朗读第2小节,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云朵的样子。
(1)交流“洁白、柔软”这两个词的意思。
(2)知识迁移,完成补白,学习疑问句的写法,练习问句的读法。
4.大声朗读,要读出主人公兴奋的心情。
5.自由交流:“唉”说明主人公此时很无奈,“到底”和“才”说明主人公急得不得了。
6.自由想象,并根据课文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
  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可以以“那地方的________,真的像__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吗?”的句式进行练说。如果孩子表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举出具体例子进行示范,例如:那地方的河,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明亮清澈吗?那地方的山,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连绵不断吗?
三、再读课文,促进内化(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忆类似的经历,充分交流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教师不要过多地教给孩子朗读的技巧,而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带着理解去朗读。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同、学”,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半包围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
强调:“学”字下边的“子”的弯钩位于竖中线位置,起笔和收笔基本在同一条线上。
4.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观察并交流“同”“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同”“学”,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看清上下部分的占格,看清笔顺。练习书写“同、学”。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同”字的结构,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学”。
2.引导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诵读本课诗歌。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诗歌诵读给家长听。
注意生字“吗”,读出疑问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