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通过合作探究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体现的精神品质。
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通过小组合作学会评价戚继光。
【学习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
[自主学习一]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
货物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范围
最远到达
活动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4.地位:郑和的远航,
长,
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一达成]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2.下面对郑和下西洋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辟到欧洲的新航线
B.到西洋去“取宝”,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C.宣扬国威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自主学习二]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
武士和奸商。
2.背景:
(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
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3.经过:
(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
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
【合作探究】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目标二达成]
1.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2.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探究学习,快乐导航】
材料: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课堂小结】(用心创造,用心收获)
【课堂达标,快乐航行】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
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从此可以了解到他的志向是抗击哪国侵略者(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5.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葡萄牙入侵
D.郑和下西洋
【拓展提升,扬帆远航】
1.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会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C.指南针的应用
D.火药的广泛应用
2.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军歌《奔赴索马里》中提到了中国最负盛名的水手——郑和。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
)
A.菲律宾群岛
B.占城
C.锡兰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经(
)。
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
B.抗击倭寇,平定倭患
C.七下西洋,扬我国威
D.英勇抗元,写下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5.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6.下列不属于“岳家军”和“戚家军”共同点的是(
)。
A.都有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
B.都是英勇善战的队伍
C.都有严明的纪律
D.都打击了倭寇
7.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8.材料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请回答:
(1)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课外阅读】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
,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该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享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