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课课精编精练——12.1 温度与温度计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2℃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0m/s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4.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它的分度值是1℃ D.它的示数是8℃
5.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 )
A.甲温度计 B.乙温度计 C.丙温度计 D.无法判断
6.北方冬天某地气温降到﹣20℃,此地湖面冰的表面的温度是 ,与水接触的冰的下面温度为 。
7.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是 。
8.摄氏温度中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 温度规定为0℃;把 的温度规定为100℃。
9.如图是一晗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11.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12.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和38.6℃,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和38.6℃ B.37.5℃和38.6℃
C.36.9℃和37.5℃ D.37.5℃和37.5℃
13.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教室的实际气温是( )
A.40℃ B.30℃ C.21℃ D.18.7℃
14.下面列出的是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一些操作步骤:
①使温度计的液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 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③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⑤记录示数
正确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③②④⑤
15.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 )
A.长度相同 B.玻璃泡大小相同
C.分度值相同 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
1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 ℃,但它示数是6℃,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 ℃,但它的示数是96℃,若它的示数是42℃时,实际温度是 ℃。
17.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
18.小明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如图甲所示是他在读数时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 ;② 。纠正后若此时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则温度计读数为 。
19.用两只液体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分别如图,则两种液体温度分别是 , 。
20.医生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病人的体温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水沸腾的温度是 ℃,靖江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读作 。
21.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它的示数为﹣34℃,请用铅笔在图中把温度计的液柱部分涂黑。
22.(2019?营口)小明是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下列对小明的相关估测正确的是( )
A.步行上学的速度约4km/h B.质量约为600kg
C.正常体温约为40℃ D.身高约为150mm
23.(2019?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24.(2018?盘锦)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B.一块考试用橡皮的质量约为100g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D.“亚洲飞人”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达到10m/s
25.(2017?北京)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
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
26.(2019?阜新)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器材:图甲是自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图乙是自制气压计,从乙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会沿管子 (选填“上升”或“下降”)。
27.(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8.(2019?烟台)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 。
29.(2019?湘西州)如图所示为温度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30.(2017?阜新)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 ℃;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
31.(2017?广州)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示数(℃)
1
2
3
14
89
79
69
16
90
80
71
18
91
81
72
20
91
82
74
(1)如图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
32.(2017?自贡)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33.(2019?泰安)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课课精编精练——12.1 温度与温度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故A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冷冻室中的水处于结冰状态,其温度要低于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所以一般百米赛跑成绩不可能达到10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3.【分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一定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④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③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①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②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步骤、读数要求等方面的问题。
4.【分析】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解答】解:
A、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A正确;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这就是分度值,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8℃,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分度值、读数,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最好和实验室温度计对比记忆
5.【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体汽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有降温作用。
【解答】解: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
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它的显示的是瓶中酒精的温度,因为是密闭的,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
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酒精要蒸发,蒸发要吸热,使丙玻璃泡的温度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只温度计的刻度是正确的,而丙的示数应该比其它两支的示数要低才对,现在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故丙是不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蒸发的定义和蒸发需要吸热,使物体的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6.【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冰的下表面的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解答】解:因为气温是﹣20℃,河面上的冰也是﹣20℃,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冰的下表面是0℃。
故答案为:﹣2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和了解,也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了解。
7.【分析】根据对温度计测温原理及人的体温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较小。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37℃。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和人的正常体温,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8.【分析】根据对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沸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是一道基础题目。
9.【分析】(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解答】解:(1)瓶内的气体是工作物质,当温度升高时,气体膨胀,液柱向左移动。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0。
【点评】温度计包括固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固体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10.【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4。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读数,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11.【分析】本题温度计为合格的温度计,所以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分析:1、酒精量相等;2、同一杯热水。先得出结论,然后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酒精量相等,说明酒精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酒精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重在学以致用,利用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液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
12.【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将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水银会上升,测得的结果准确;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低,由于水银柱不能回到玻璃泡中,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9℃和 38.6℃,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7.5℃和38.6℃,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提醒我们: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13.【分析】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干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75℃,中间是70个小格,表示100℃;
【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该温度计的70个小格表示100℃,设温度计示数为26℃时的实际温度为t,则:=,解得:t=30℃
故选:B。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根据题意列出等式,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4.【分析】温度计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1)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温度计放入液体中应稍待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仍要放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最低部相平或与凸液面最顶部相平。
【解答】解: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过程是:③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①使温度计的液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⑤记录示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属于基本技能,应该熟练掌握。
15.【分析】温度计上标识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也就是量程。
【解答】解:
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如果相同,叫它们的测量范围相同,也就是量程相同,但它们的长度、细管内径、玻璃泡的体积、分度值等可以都不一定相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温度计量程的理解,需要注意:被测温度不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不计无法准确测量温度,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16.【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6℃,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42℃时,距离6℃有38个小格,求出3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6℃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4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42﹣6)+0℃=40℃。
故答案为:0;100;40。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17.【分析】①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②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2℃;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2。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常用温度计的原理、读数,要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18.【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1)甲图中,用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会导致测量结果不正确;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2)乙图中,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
故答案为:①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4℃。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19.【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解答】解:由图知:图中左边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中的温度值为﹣14℃;图中右边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上表面在“1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16℃。
故答案为:﹣14℃;16℃。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0.【分析】①读数前首先确认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读数时,要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
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摄氏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1份代表1度,读作1摄氏度。
③“﹣2℃,读作:零下2摄氏度。
【解答】解:①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由体温计上的分格数可知,病人的体温为36.5℃。
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③“﹣2℃,读作:零下2摄氏度。
故答案为:36.5;0;100;零下2摄氏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读数方法和摄氏温度的规定,在读数前首先确认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再读数。
21.【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
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已知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下34℃,也就是显示的温度低于0℃,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的标注,正确标注的前提是熟悉温度计的分度值,会正确使用和读数。
22.【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1m/s=1.1×3.6km/h≈4km/h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0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3.【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答】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为6g,一块橡皮的质量略大于此数值,在8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亚洲飞人”苏炳添百米成绩达到9.91s,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体温、气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5.【分析】在相等时间内,AB两点温度降低越少,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这是转换法。
【解答】解:ABC、由图知在相等时间内,乙的温度升高的少,乙材料的保温性能好,故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故AC正确,B错误;
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多少来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知道热传递的条件、分析图示图象即可正确解题。
26.【分析】(1)如果将瓶内装满水,当瓶周围温度变化时,瓶内水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因此可作为温度计使用。
(2)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管内水面上升,管内外高度差为h,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
(1)当把小瓶放入热水中时,水受热膨胀,细管中的水柱上升,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水受冷收缩,细管中的水柱下降;说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规律。
(2)在制作过程中,他要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管内水面上升,出现管内外高度差,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即:p内=p大+p水。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上升。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应用、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液体压强的计算、温度计的原理,综合性强,要求运用物理知识要灵活。
27.【分析】(1)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不需要太大;
(3)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便于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解: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可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都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难度不大。
28.【分析】手指感受到的温度与手指温度和外界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会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
第一个实验: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此时左右两根手指分别和所在玻璃杯中的水温度相同,然后同时放入温水里,这时,之前在冷水中的手温度低于温水,会从温水中吸收热量,所以会觉得水热,同理,热水中的手温度高于温水,需要放热,这时会感觉水冷,而同一杯温水各处的温度是相同的;该实验现象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第二个实验: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热水杯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该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则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点评】这道题通过生活情景,将知识与生活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
29.【分析】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9℃。
故答案为:36.9。
【点评】体温计是物理学和生活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认清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并了解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读数。
30.【分析】(1)读数时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1)如甲图所示的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15℃;
(2)由图乙知,A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B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完全浸没到被测液体中;D选项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故答案为:15;D。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读数方法;特别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31.【分析】(1)确定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2)分析表格中数据,寻找相关规律;
(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等。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10℃以上第4条刻度处,温度为14℃;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且示数差为2℃时,空气湿度为80%;
(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示数由14℃升高到20℃,相对湿度由69%升高到74%,说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由资料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故答案为:(1)14;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点评】本题结合干湿温度计考查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相对湿度对生活的影响。
32.【分析】常用的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物体的质量、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物质的密度、内能与温度有关。
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答】解:
(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内能;32。
【点评】本题是对温度的测量工具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的考查。
本题同时考查了温度对物理量的影响,属于基本的物理知识,平时要注意掌握和积累。
33.【分析】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答】解:看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比0℃低6格,即低6摄氏度,为﹣6℃。
故答案是:﹣6℃。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同学们平时解题应该注意解题的规律和要点,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