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单 元
课 题
角的度量
教学
目标
1.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掌握利用量角器度量角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内容: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设 计(含媒体使用)
分 层 教 学
引入
质疑引发思考
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练习量角
总结方法
反馈练习
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拓展练习
画简笔画:
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
∠1和∠2谁大,大多少?你有什么方法量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度量需要哪些条件?(工具、单位、方法)
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看到一个新的度量工具,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1、 认识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
2、建立1°角的概念。
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你有什么感受?
3、认识几度角。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45 °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45°、135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 °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请你们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7页,试试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量的?(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量角方法,板书量角的过程:
量角器 角
中心点 重合 顶点
0刻度线 重合 一条边
刻度线 另一条边
小卷中第一题
一起来看看课件是如何度量角的,大家试试边看边说它的量角步骤。(出示课件)
用量角器量一量小卷中第二题两个角的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讨论
板书: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用活动角摆成锐角、直角、钝角的形状。
(2)大家来估计我们手中这两个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测量出它们每个角的度数。
(3)用手中这两个三角板拼在一起,看能组成多少度的角。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之中。
通过课件上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同,以多种方式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学习。
这里既是巩固量角的练习,又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度量、探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布置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来画出你们喜爱的人物画,并量出里面的角。
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角
中心点 重合 顶点
0刻度线 重合 一条边
刻度线 另一条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