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题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
①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十分推崇儒家思想
②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③袁世凯尊孔复古妄图为复辟作掩护
④儒家思想提倡的三纲五常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B. 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 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共和 C. 民主科学 D. 师夷长技以制夷
4.《新青年》六卷1919年1月发表文章:“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该文章署名应当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5.“吾以为近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该作者观点( )
A.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A. 新文化运动 B. 民族解放运动 C. 无产阶级革命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A. 进行社会改良 B. 推翻君主专制 C. 开展民众启蒙 D. 发起国民革命
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9.在学完一战历史后,有位同学奇思妙想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日本人洋洋得意而德国人却垂头丧气,与此漫画反映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慕尼黑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巴黎和会
10.下列事件中,与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巴黎和会的召开 B.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D.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1.“……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2.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它”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共“一大”召开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14.“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学者们对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评价。这场斗争是指( )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1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下列人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胡适 B. 鲁迅 C. 李大钊 D. 魏源
16.1918年,工人群众们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每周评论》,立即被其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 “变法维新”的思想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
17.“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
19.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中共的诞生( )
A.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0.下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南昌起义 C. 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D. 红军长征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有此反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22.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等。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与图一相对应的是中国近代化中的哪一历史大事件?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从图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简述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3)请指出图三所对应的重大事件。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
(3)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4.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题设计了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成立条件]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中史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会议代表]
[经典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大”内容简表
[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挺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2)图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他又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请你在中共“一大”内容简表中把A、B两处填写完整。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童大意义中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新”字?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反封建斗争,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所以新文化运动把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并不是因为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而是北洋军阀利用儒家思想来达到袁世凯称帝的目的,故①不对,选B项。
2.【答案】A
【解析】题干中李大钊的言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表达的意思是国民的民主自由与君主独裁专制不能并存,只能存其一。国民要想生存,就需要反对君主专制。“民国五年”即辛亥革命后191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的言论是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选择答案A。
3.【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是民主与科学,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文章应该是陈独秀发表的。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是胡适提倡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D
【解析】从题干意思,李大钊的文章《庶民的胜利》,是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篇文章,可以推测他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将新文化运动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本题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通过“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我们可判断出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开展民众启蒙,因为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答案是C。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故选A。
9.【答案】D
【解析】巴黎和会上德国遭到了严厉制裁。在山东问题上,列强决定把山东转让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由于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山东由日本继承引起的,作出这一无理规定的是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故选A。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个别文字“学子激扬焚佞府”“众工人,上阵露锋芒”说明这次历史事件是学生和工人参与的,“誓与列强争抗”说明这次历史事件是反对列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由学生掀起的反抗列强抢占山东的五四运动。选择答案D。
12.【答案】D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答案是D。
13.【答案】A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答案是A。
14.【答案】C
【解析】从“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爱国”等关键词,我们可判断出这场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所以答案是C。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因此答案选C。
1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8年”“《每周评论》”结合所学知识,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由此可知,题干中的这种思想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思想,故选D。
17.【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答案选D。
18.【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
19.【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党的诞生意义。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A
【解析】上图有明确的文字提示“开天辟地”。根据课本所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选择答案A。
21.【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要批判地继承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解析】(1)材料一中李鸿章会反省,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他从这件事看到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捕杀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对待西方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2.【答案】(1)图一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三民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从经济工业化到政治民主化再到思想文化科学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解析】(1)与图一相对应的是中国近代化中的洋务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从图二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是:结束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3)图三所对应的重大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历程一步步深入的过程是:从经济工业化到政治民主化再到思想文化科学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3.【答案】(1)五四运动;北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巴黎和约》。
(3)由学生罢课转为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4)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游行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要求撤销1915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三个卖国贼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
(3)材料二提供了关键信息“6月5日上海”、“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6月初,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4)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就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24.【答案】(1)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图④人物没有出席,因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A:共产主义;B:领导工人运动。
“新”是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以后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中史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可知,陈望道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依据所学可知,一大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4)依据所学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是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此以后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5)开放性题目,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