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2 09: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本草纲目》
(1)名称:《本草纲目》
(2)作者:李时珍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5)地位: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2、《天工开物》
(1)名称:《天工开物》
(2)作者:宋应星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5)地位:《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朝著名科学家。英国汉学家与历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
3、《农政全书》
(1)名称:《农政全书》
(2)作者:徐光启
(3)朝代:明朝
(4)主要内容:《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
(5)地位:《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
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等著作,著有《 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 少保,谥文定。
秦长城遗址
1、明长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修建目的:为防御北方游牧贵族南下
(2)修建时间:明朝
(3)东西起止点: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 至嘉峪关。
明长城示意图
著名的有
山海关、
居庸关、
平型关、
雁门关、
嘉峪关等。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1)时间——
(2)基础——
(3)北京城
明成祖朱棣(1406—1420)
元大都
(京城、皇城、宫城(紫禁城,今故宫))
宫城
皇 城

外 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故宫
平面图
三、小说和艺术
1、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明代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日趋复杂。
(2)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级壮大,对通俗文字需求量增加。
(3)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4)印刷术不断发展,为小说传播创造了条件。
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罗贯中(名本,约1330年-约1400年),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等。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代表:汤显祖——《牡丹亭》
2、戏剧
汤显祖
《牡丹亭》插图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长生殿》、 《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四、《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1587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与马克·波罗被誉为“东、西方游圣”。
代表作品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先后四次进行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1640年,云南官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于次年正月病逝于家中。
1.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C
2.电视连续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A
谢谢诸位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