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共21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一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1-9题 3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对他很ɡōnɡ jìnɡ(________)。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________)地在一旁答礼。
(3)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ɡ(________)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美不胜收。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瘫痪(huàn) 撒谎(sā) 菜畦(qí) 倏忽(shōu)
B.祷告(dāo) 伤疤(bā) 栖息(qī) 竦峙(sǒng)
C.花瓣(bàn) 攲斜(qī) 磕头(kē) 肥硕(shuò)
D.憔悴(suì) 柳絮(xù) 争执(zhí) 吝啬(lìn)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近年来发生多起背包客被困野山的事件,这说明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游玩风险很大。
C.阳春三月,公园里鸟语花香、花团锦簇,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D.小宁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次考试,他却没有进入年级前十,家长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去年,这里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
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为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奎文分局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论语》,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梦”不是乌托邦式的“桃源梦”,而是惠及民生的幸福梦,民族振兴的强国梦。
6.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C.《论语》——孔子——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
8.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6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两大媒体微博倡议:愿更多的人拿起书本,细细品读,感受书香的宁静。
让我们为自己、为孩子、为亲朋,送上一本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以心灵的名义,我们读书吧!
阅读上面的倡议书,回答问题。
请你拟一条微博,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不少于20字。(3分)
(2)如果响应号召送书与人,你准备给谁送书?送何书?简述理由。(不少于30字)。(3分)
第二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10-20题 36分)
(一)名著阅读。(第10题,共4分)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得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一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三:活无常
图一 图二 图三
选择__________,篇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意思?(2分)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极度的哀伤),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好学》)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饭疏食,饮水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蚤死
(4)门人益亲
14.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 / ”标明句中停顿。 (2分)
(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1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迁怒,不贰过。
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4分)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从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暗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A)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战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欢乐的鸟鸣声;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须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的,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须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的。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冷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着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在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B)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C)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的。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7.结合语言环境,回答问题。(4分)
(1)(A)句中,“绽”字能否换成“开”字?为什么?
(2)(B)句、(C)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8.“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19.请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3分)
20.“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4分)
第三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21题,50分)
十三四岁的你,刚刚走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可贵的亲情;因为走过,也许你收获了难得的友情;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功;因为走过,也许你还收获了……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
答案及解析
1.恭敬 和蔼 截然不同 花团锦簇。
【解析】注意 “蔼”“簇”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C
【解析】A.“倏”应读“shū”;B.“祷”应读“dǎo”;D.“碎”应读“cuì”。
3.D
【解析】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不合语境。故选D。
4.B
【解析】B.词语累赘。“大约”与“左右”重复,删除其中一个即可。
5.C
【解析】《四书》改为“四书”,因为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
6.B
【解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如“青芜如毯”对应③“诗是绿茵遍野……”;“雨声淅沥”对应①“诗是千缕缤纷……”;“花叶相辉”对应④“诗是红叶清风……”。所以选B。
7.C
【解析】孔子所处的朝代是春秋时期,不是战国。
8(1)落花时节又逢君(2)影入平羌江水流(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1)示例一:阅读能在我们苦恼时,为我们排难解忧;在我们疲惫时,令我们精神振奋。示例二:谁在读书,读哪些书,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2)提示:无论给谁送书,送什么书,送书的理由要恰当,字数符合要求。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所写“微博的主题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因为是微博,所以篇幅不宜过长,观点突出,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不出现病句和错字即可。如:阅读,是国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能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2)答案不唯一,只需选择一位送书人,然后陈述给他送书的理由即可。如:我想送给我的弟弟一本书,送给他一本《一千零一夜》,我认为他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多快乐。
10.(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
(2)“温馨的回忆”示例: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③《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的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日。
“理性的批判”示例: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③《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
(1)先回答选哪一幅图,然后再写出篇名。仔细观察三幅插图,与《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类比联想即可回答。
(2)学生对图片内容的解读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对于温馨的回忆,可从快乐的角度分析。如①这是在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进行“捕鸟”的欢快画面;对于理性的批判,可从扼杀孩子天性,强迫孩子学习等进行分析。对于理性的批判,可以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分析。如②中,结合文中“‘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进行分析。
11.寻常:经常。几度:多次。
12.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解析】
11.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要根据句意去理解词语的含义。“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所以“寻常”为“经常”之意。“几度”为“多次”之意。
1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时世凋零丧乱的感慨,人生凄凉飘零的叹息。
13.(1)吃(2)……的人(3)早(4)更加
14.(1)回也/不改其乐 (2)有颜回者/好学
15.(1)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2)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16.勤奋好学,对人谦和,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1)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吃。(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者:……的人。(3)句意:死的很早。蚤:早。(4)句意:学生更加亲近我了。益:更加。
1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首先要结合原文的语境,弄清语句基本意思,然后把意思相对完整的短句隔开。(1)意思是: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2)意思是: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根据句意划分即可。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善,好的,优点。其,代“他们”。改,改正。句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2)重点词语:迁,转移。贰,重复。 过,错误。句意: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16.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结合两文的内容,提炼概括颜回的优秀品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他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表现他对人谦和、品德高尚。
【乙】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命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17.(1)不能。因为“绽”字更能表现出花朵冲破迷雾,迎接春天的生机和努力向上的精神,更富有动态美。而“开”字显得平淡无奇,缺少美感。
(2)(B)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层层铺叙,加强语气,强调了作者深切的感动。(C)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花朵为了开放所经历的考验,更突出其拼搏精神的可贵,为表现文章中心做铺垫。
18.花开的精神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使“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19.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20.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洛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
【解析】
17.(1)考查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换,然后明确该词语本身的含义,最后结合语境发表自己的观点。(A)句在文章的第一段,由“沉闷”“漫不经心”“冷冽透骨的空气”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此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并没有什么喜悦之感,反而给人一种懒散之意,但是当看到那朵迎春花时就转变了心情,“绽”有一种动态之感,表现了迎春花不畏严寒,冲破寒冷的伟大精神,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也让人的精神随之振奋,而“开”显的平淡无奇,体现不出它迎寒而开的积极向上之感,因此不能换。
(2)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由(B)句中“那声”“那双”“那盏”三个词语可知,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把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更加真切;(C)句中由“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可知,作者在这里把“第一朵鲜花”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朵花在开放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和困苦,体现了它敢于拼搏,努力向上的高贵品质,为文中表达主题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该句话出现在文中第4段,从该段“阴冷的寒流”“不断的风雪”“瑟瑟颤抖”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天气的寒冷,也没有想到花儿会开放,因此该句表达了花儿不畏严寒,依旧如期开放的伟大精神,同时作者也被它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内心也为之受到了震撼,正是看到了一朵花都有如此坚强不屈的精神,从而激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掌握和理解。寻找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首先要寻找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的句子,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本文通过描写在严寒中依旧如期而至的迎春花,体现了它不惧严寒,积极向上的品质,同时引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人生也应该像这朵迎春花一样就是经历了严寒和困苦,依旧要积极乐观,努力绽放,正如俗语所说“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美丽辉煌的背后一定有很多的艰辛和磨难。由此可知能体现该文主旨的句子就是最后一段的第一句“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2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4段和第7段是作者回想的内容,第4段中主要描述了春天来临时那阴冷,严寒的天气,来赞美花朵坚强,不畏严寒的勇气,由此体会到“在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第7段中回想了去年夏天去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想到了“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解析】
作文标题“收获”。“收获”释义:收取成熟的农产品(动词),如“收获季节”。比喻获得成果或得到的战果(名词)。如“一次很有收获的访问”。“学习收获”。参考主题:(一)哲学(思辨)角度:耕耘(播种)与收获、给予(付出)与获得、心灵(思想)与收获、行动与收获、理想与收获、个体(群体)与收获、自我(他人)与收获……(二)文化(审美)角度:要有“收获”就要“坚守”“意志”“信念”“开拓”“奉献”“奋发图强”;就要感恩、传承、奉献、关怀、托付、美德、平等交流、个人修为……(三)社会(交往)角度:“收获”就是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以至实现“中国梦”中发挥作用,……要“收获”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存姿态、坦诚交流,就要有目标追求,就要有实干精神、服务精神,就要进行底层实践……(四)人生(个人)角度:要有“收获”就要思考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以努力进取去实现个体价值……观点可以是:收获是一种心态;收获是一种体味;收获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写作文,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可以运用的材料很多,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中得到收获,一个故事、一句话,甚至是一只小鸟、一条小溪、一片树叶,沧海桑田、滴水穿石等等,都可以给予我们生活的启发,让我们有所收获。
【点拨】
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