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闯关冲刺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闯关冲刺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2 11: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闯关冲刺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是2分、50分)
1、寒冷的冬天来临、导致北级狐换上白色的厚绒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温度 B.阳光 C.水 D.空气
2、鱼必須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定计划
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⑤得出結论、作出假设
A.?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⑤⑥③②①④ D.④⑥③①⑤②
4、下列选项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5、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变量应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水分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
A.黄山松等植物的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
B.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环作用
C.兰花的唇形花瓣与雌黄蜂的外表相近
D.在金鱼缸中放入水草
7、下图是两棵植物、植物I所分布的环境是( )


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寒冷地区 D.温暖地区
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9.树木具有很强的尘能力、下列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是 (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前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时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10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11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的成分是 ( )
A.生产者与分解者
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
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12、一般情况下、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3.下图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解描述正确的是 ( )



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只有水、无机盐和三氧化碳
C.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它在牛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
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难以恢复原样
14.下列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15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喷施农药消灭害虫 B.不准放牧
C.建立草场防护林 D.严禁割草
16下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C.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D.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17.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你认为数量最少的应是 ( )
A.草 B.食草昆虫 C.食虫鸟 D猫头鹰
18.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草
D,草→蝗虫→细菌和真菌
19.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面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
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 )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若石圈的表面 D.地壳
23.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
A.浮游植物 B.肉食鱼类
C.浮游动物 D.大型鱼类
24.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 )
A.适宜的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25.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自动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_____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______内,_______与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是生产者,能通过
________制造有机物;_______是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为食;________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系统的________部分。(9分)
28.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________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___________生态系统。(2分)
29.进入秋冬季我们很少能看见蛇、青蛙等动物,它们都进入了昏睡状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2分)
30.根据以下材料填空。(6分)
材料一 松树、柳树需要较强的光照,冷杉需要较弱的光照。
材料二 灯光诱杀昆虫。
材料三 鸡能在短期内忍受-40℃的低温约3h。
材料四 水和生产1g干物质,需消耗400~700g水。
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知道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
31.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免。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遗成很大损失。(5分)
(1)在此资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__________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_环境,同时也能
_______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2.今年4月,我市雪野旅游区发生山林火灾,大量树木、杂草被毁,林间生活的松毛虫、食虫鸟、猫头鹰、鼠、蛇、野免等死伤无数。雪野旅游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任重道远。(10分)
(1)雪野旅游区森林生态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2)树林和杂草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获取太阳能。松毛虫、食虫鸟等动物属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一条由四种动物构成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
(3)树林燃烧后的灰烬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也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4)雪野旅游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也不例外。请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一条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_.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吸的趋势,这与图中_________
(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______食物。
A.甲 B.乙 C.丙 D、丁
第一单元第二章闯关冲刺卷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C 6.C 7.A 8.D 9.D 10.B 11.C 12.C 13.D 14.B 15.C 16.D 17.D 18.B 19.C 20.A 21.C 22.D 23.A 24.B 25.D
26.生物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27.地域 生物 环境 植物 光合作用 动物 植物 细菌、真菌 生物
28.森林 湿地
29.冬眠 适应
30.光 温度 水
31.(1)生物 (2)适应 影响 (3)竞争 捕食
32.(1)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2)光合 消费者 植物→鼠→蛇→猫头鹰或植物→松毛虫→食虫鸟→猫头鹰
(3)无机盐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4)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人为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33(1)三氧化碳 (2)分解作用(或呼吸作用) 细菌、真菌等(或分解者) (3)甲 乙 (4)④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