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结构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总——分——总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积云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卷云卷积云像粼波 它不会带来雨雪。
很高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积云像羊群
2000米左右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
高积云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
高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 低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积雨云积云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高积云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转晴;华环由大变小,天气转阴。
华虹雨过天晴时出现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
红色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
薄云,天气晴朗的象征厚密云层,阴雨风雪的征兆云的形状及变化云的光彩及变化云是天气的“招牌”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总分总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
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文阅读的主要内容有: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方法、顺序、结构和
语言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生动、有力地说明事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我国的建筑,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
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
(2)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3) 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
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4)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艺术特色.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的形状和结构.分类别 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 举例子 生动、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学 以 致 用(5)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搬吐雨器”。 列数字 作引用 打比方
作用: 关键词 +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要 求: 懂得判断 , 懂得分析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 由果溯因或由因溯果……例: 《苏州园林 》逻辑顺序从全文看,是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说明;从部分看按由主到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来说明.(注意对课文的综合分析)判断并分析以下课文的说明顺序:
A 逻辑顺序 从全文看,先说荔枝的形态和果实,再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这是由主到次;介绍荔枝的形态和果实时,按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说明.B 逻辑顺序 文章开头描述花朵的红色、春天的红紫烂漫,这是介绍现象,
主体部分详析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说明本质。 按由现象到本质的顺
序说明.A:《南州六月荔枝丹》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的表述,要符合客观实际,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都
要准确无误. 如《苏州园林 》中“大多引用活水” 、 “往往安排桥梁” 、 “决不雷同” 、“尽量工细”等语言,都极为准确.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中“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限制性词语如:更、大约、常常、估计、也许、比较、几乎、相当、当时、可能、左右、可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常 见 题 型
A “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或者 “A词语换成B词语
好不好,为什么? ”B “ 说明事物要求准确性和科学性,文中A段的内容如何体现这一要求?”答 题:判 断结合实际解释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
和严密性* *(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绿色住宅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一句中的“一切”能
否删去,为什么?
(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 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
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
不能删去。“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说明文语言的要求准确性、严密性。(3) “说明事物要求准确性和科学性,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体现这一要求?”
(05年市质检)文 段: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
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
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关 键点:“通 常” 、“左 右”等词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看看别人怎么考:( 05年市中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2 、④--⑥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粮仓”中的哪三类食物?(3分)
3 、指出划线句子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方法1分,作用2分)
说明海洋是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未写“原因” 只得1分)藻类 浮游生物 鱼虾答:举例子(“列数字”或“作比较”)
生动有力地说明磷虾产量高、资源丰富(远洋、深海渔业有
巨大挖掘潜力)
4 、结合本文内容,请就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要点: 点明海洋资源丰富(1分), 说明海洋对人类未来生存的 意义(1分), 强调保护海洋的重要性(1分). (语意简明连贯1分)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答: 3.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 4.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5.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结合全文内容,适当引用数据加以比较说明。答: ?? 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意思对即可)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意思对即可)
3.不破坏生态平衡
4.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5.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仅近海水域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或“人工养殖的海带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l公顷水面上生产的新品种藻类就相当于40公顷土地上生产的大豆的营养物。”);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仅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就高达50亿吨,只要捕获其中的l亿-1.5亿吨,比当年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l倍以上;
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6.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意思对即可)
你知道这些谚语代表什么天气吗?
“云交云,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
绵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
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太阳现一现,
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
翻”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
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层状云是均匀幕状的云层,常具有较大的水平范围。其中包括卷层云、高层云及雨层云。
层状云是由整层空气的滑升或抬升而形成,这种系统性上升运动通常水平范围大,上升速度只有1-0.1米/秒,但因持续时间长,能使空气上 升好几公里,例如当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时。由于二者密度不同,稳定的暖湿空气沿冷空气斜坡慢滑升。绝热冷却,形成层状云。云的底部同冷暖空气交绥的倾斜面(又称锋面)大体吻合。云顶近似水平。在倾斜面的不同部位,云厚的差别很大。最前面的是卷云和卷层云,它们的厚度最薄,一般为几百米至2000米,云体由冰晶组成。位于中部的是高层 云,它的厚度一般为1000-3000米,其顶部多为冰晶组成,主体部分多为冰晶与冷却水滴共同组成。最后面是雨层云,它的厚度一般为3000-6000米,其顶部为冰晶组成,中部为冷却水滴与冰晶共同组成,其底部由于温度高于0℃,故为水滴组成。节选自《气象气候学》节选自《气象气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