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2 16:3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稀疏(shū) 黄晕(yūn) 抚摸(mō)
B.嫩绿(nèn) 朗润(yùn) 酝酿(yùn)
C.静默(mò) 撑伞(chēng) 眨眼(zhǎ)
D.抖擞(sǒu) 健壮(jiàn) 落地(là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莅临 朗润 烘托 秋风潇瑟
B.健壮 澄清 骄媚 呼朋引伴
C.淅沥 草垛 干涩 花枝招展
D.缭亮 静谧 喉咙 咄咄逼人
3.为下列句中加粗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2)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
A.炫耀 B.展示 C.表现 D.显示
(3)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
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
(4)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A.透明清亮 B.灵活而不可捉摸
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语言运用——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默写。
(1)________? 归雁洛阳边。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升入初中,同学们组建了新的班集体,班级开展了“展示自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l)【精彩开场】如果你是活动的主持人,在大家自我介绍前,需要说几句开场白,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介绍】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作一下自我介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竞选演讲】班内竞选班长,请你也参加,并写一段竞选班长的演讲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问题。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0.选文中两个加粗的“他们”各指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照应了前面________一词。
(三)(2018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竞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有删改)
14.请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③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9.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感受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
1.C A.晕yùn。B.润rùn。D.落luò。
2.C A.潇→萧。B.骄→娇。D.缭→嘹。
3.答案(1)B(2)A(3)C(4)A
解析 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加点词语。
4.C A.“使……造福”搭配不当,应为“给……造福”。B.“大约”和“左右”重复,应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5.答案(示例)群星 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 天空就交给孤傲的雄鹰去丈量吧
解析 一是注意格式与画线句一致,“××,就交给××去……(必须是动词)吧”;二是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是句意要与前面连贯,句子通顺;四是后一个分句要符合前面事物的特点,不能牵强附会。
6.答案(1)乡书何处达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枯藤老树昏鸦(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答案(1)(示例)同学们,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集体,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你,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吧!
(2)(示例)我的性格和我的名字配合得非常默契。王刚,性格刚毅沉稳而不乏柔和。我优点很多,缺点更多,但我相信,生活就是哲学,只要用心去思辨,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内容,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能和大家成为朋友,希望同学们多多关照,谢谢!
(3)(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的新的班集体里,我想竞选班长。我会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同学,积极管理班级事务,做老师的好帮手。如果我当了班长,我会办一个读书角,丰富大家的知识;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
解析(1)开场白要有称呼,面对的是新的同学,因此称呼应为“同学们”。开场白的具体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展示自我”,激发大家展示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2)自我介绍语言要简洁、流畅。简介的内容包括姓名、爱好、特长等。态度要谦逊,表达要得体。(3)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及问候语;其次,要表明自己竞选的职务是什么;再次,要围绕目标职务阐述自己的优势,以及自己当选后的工作打算等。阐述自己的优势要实事求是,当选后的打算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令人期待,让人信服。
8.答案 描绘了大海的宏伟气势(或辽阔无边,或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解析 首先了解画线诗句的大意,体会景象的特点;然后根据写作背景领悟诗人的情怀。
9.答案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任一角度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10.答案 第一个“他们”指济南的山山水水;第二个“他们”指围着济南的这一圈小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推断所指代的内容。
11.答案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解析 先找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然后从这句话往前找到相关语句作答。
12.答案“睡”“醒”赋予山水以生命,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解析 用“睡”“醒”来写济南的山水,赋予山水以生命,用拟 人的修辞方法表现“理想的境界”。
13.答案 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 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小山
解析 结合语境推断出“小摇篮”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作者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地表现出小山如慈母般温存、体贴。
14.答案 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我们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做铺垫。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内容上,即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结构上,第②段处于文章中间,显然是一个过渡段,回答时应该写清楚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5.答案 一切: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棚、地边草垛。
解析“一切”出现在第③段,答案需从上文找。“一切”是对上文①②两段内容的概括。细读①②两段就会发现,第一段讲的是人的活动,第二段讲的是动物的活动。
16.答案 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需从描写和修辞两个角度来回答。从句中“拱”“发”“生”“探望”“钻”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可以判定是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试探性”“探望”“确信”“钻”等词将小草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表现出小草小心翼翼的谨慎状态和顽强的生命力。
17.答案①拯救自然的急迫之情:②对自然被人类破坏的无奈;③对自然的悲悯与同情;④对自然被伤害而无法弥补的痛惜;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盼。(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作答本题需要考生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反复品读,体味作者的情感。注意“复杂”就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很丰富,不止一两点。围绕本文保护环境的主题概括作答即可。
18.答案①消除人类破坏的痕迹,是自然最大的事情: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③人类破坏自然太久,尽快拯救自然,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④人类留给自然什么样的痕迹,是人类最大的事情;⑤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大的事情。(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题目的内涵指作品包含的内容。本文主要是讲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题目“最大的事情”应该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事情,“最大的”也就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很显然停止破坏自然、拯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爱自然、保护自然才是最大的事情。
19.[写作指导]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时刻在体验、探究着“自然”,也在不断地理解、欣赏着“自然”。在这个“感受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从幼稚变得成熟。写“感受自然”的作文,首先,得选定所要“感受”的具体“自然”景物。其次,作文中要对所“感受”的“自然”景物进行精描细绘,摹出其特点。最后切忌“为了感受自然而感受自然”。要通过刻画“自然”景物的特点,体悟“自然”的灵性,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进一步认识和探究“自然”,还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的境界。
[例文]
雨中花溪
有幸雨中游览花溪。
人很少,花溪却是葱茏依旧,清丽依旧,精巧依旧……不过,若细细品来,雨中的花溪是很特别的。
宁静、含蓄。视线被绿色封冻了。置身其间,顿感被这封冻的绿淹没,竞对所有杂色视而不见。高大的树木伸出枝叶在空中自然交织,撑出一块块无雨的天空。然而,总想步入雨中。
那雨不大,纤细,也不密,恍如未织上纬线的网。时有微小的风,拉扯一下绿叶,撩动一下青草,在雨点成群的河面设浅浅一层皱。远处,景物叫雨丝渲染得失去了形态,没有边缘,没有轮廓,仅剩一团团苍翠……
雨中草地,石桌两端,有棋人对弈。相对的沉默,绝对的搏杀,智慧和灵气在方寸之间演绎较量。湿了衣襟,浑然不觉。花溪和雨都成了身外之物。观此景,不由得加深了对超越的理性认识。石桌是道具,草地当舞台,雨丝万缕权充帷幕,谁来评说胜败?
迎着雨走,驻足于某建筑围墙外,又被一奇景吸引。一簇青竹,摩肩接踵,拥挤成堆,却独有一枝,耸耸地高出几米。想来,这一独枝必是挣扎奋斗的产物。它虽然遭遇着更多风雨的肆虐凌辱,但却正是这样的不一般,将它区别于普通之外了。风中的摇摆,不正是独树一帜的舞蹈吗?被雨丝鞭打而产生的动荡,不正是别开生面的表达吗?俯视脚下.众多的同类倒像是平庸的裙带……
终于见到了和我一样的游人,他们都张开着伞,都兴致勃勃,笑声和雨声纠缠不休。
只是,我为他们遗憾——这样的雨,别去撑伞。和花溪一道沐浴其中,纵横你的思绪——生命中也常常有雨。只有阳光的生命不完整,也不会有持久的活力。来了雨,将尘埃、颓废、沮丧洗涤一净,精神随之抖擞,为之振奋,好不好?至于雨中的淋漓凄凉,雨中的风寒萧瑟,原本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
雨,飘飘洒洒。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均被浸润,青春也就渐渐地生动起来。撩开氤氲的雨帘,既没有远景也没有尽头。想象一颗稚嫩的果实,正忘情地吮吸着,正毫不犹豫地悄然生长,义无反顾地扩展自己的空间……于是,对未来的憧憬产生了,在雨中。
雨不停,在淅淅沥沥地诉说什么呢?对花溪,对雨中的游人,诉说亘古,诉说永恒。用心去听,这诉说里有节奏,有旋律,听得醉人,人便和雨融为一体了。最终,雨是花溪,花溪是雨。雨成了花溪和人的主题.成了一切一切的意境……
[点评] 本文作者在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雨中花溪的宁静、含蓄之美的同时,还抒发了自己游览花溪的独特感受。这就使雨中花溪蕴含了一种深刻的生命意义,文章的主旨也因此而异常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