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玲玲的画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另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联系生活谈出自己的体会;二是找出玲玲情绪变化的脉络,抓住“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讲述故事并指导读出不同语气。通过爸爸的话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重点通过“玲”的指导渗透汉字文化,联系生活认识“催”和“叭”。
3.会写“评、奖”等10个字,重点指导“奖”“拿”两个上下结构字的写法。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4.理解“端详”“评奖”的意思。运用联系下文、做动作的方法理解“端详”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评奖”的意思。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人物,导入新课
1.认识玲玲,读好名字。指出名字中第二个“玲”要读轻声,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玲”字:王字旁表示非常珍贵、美好的东西,“玲玲”的本义是形容玉器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声音,在这里是指主人公的名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尝试学习
1.听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接读,纠正读音。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故事 道理)
课件出示:
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一不小心,水彩笔掉在上面把画 ,另画一张已经 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 ,在弄脏的地方 ,整张画看上去 。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三)师生合作,集中识字
1.生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可采用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2.同桌互助识字。
3.交流难认的字,重点指导“催、叭”。
联系生活说句子认识“催”(如,早上起晚了,妈妈催我赶紧上学。)听笔掉落的声音认识“叭”,与“趴”对比识记(小口诀:有口一声叭,有足地上趴)。
4.“摘气球”游戏识字。
(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⒈指导写“拿、奖、候、及、另、并”六个字,重点指导“拿、奖”。
利用色块引导发现,“拿、奖”都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上下两个部件写得扁一些。提醒易错字“候”不要漏掉中间的短竖。“及”起笔是撇,注意笔顺。
教师先引导观察,然后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2.抄写词语,做到端正、整洁。
课件出示:
评奖 时间 时候 只要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这节课通过一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布置作业。
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故事
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拼一拼,写一写。
jiǎnɡ ná jí shí hòu
品 走 来不
lìnɡ bìnɡ shí jiān zhǐ yào
外 且
2.读课文,画出描写玲玲心情的词语。(板书:得意 伤心满意)
(二)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词语“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得意”的心情。
⑴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玲玲的“得意”?
通过联系下文、做动作,了解“端详”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评奖”的意思,如书法评奖、朗读评奖等。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得意”的意思。
⑵展示读。可采用指名读、评价读等方法。
⑶齐读。
2.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来不及”的意思,体会玲玲“伤心”的原因。
⑴读第4自然段,思考:玲玲为什么伤心?
联系上下文体会“来不及”的意思,从而体会玲玲“伤心”的原因以及她的焦急。
⑵展示读。可采用小组合作读,展示读。
⑶分角色读。
3.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小花狗”的可爱,体会玲玲“满意”的原因。
⑴读第8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玲玲的“满意”?
通过动作和神态感受小花狗的可爱,进而体会玲玲的“满意”。
⑵边读边想象:小花狗的可爱。
⑶称赞玲玲。
引导学生在夸赞中理解满意的两重含义:玲玲不仅对自己画的画表示满意,更对自己能动脑筋想出绝妙的办法感到满意。
⑷展示读:自由读,指名读。
⑸想一想:还可以画什么?
(三)综合练习,实践运用
1.讲述故事。先朗读课文,再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可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推选代表全班展示,评选“故事大王”。
2.指导书写:“画、幅、评、报”。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强调“报”的笔顺:右半部分第一笔是横折钩。
教师先引导观察,然后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3.拓展阅读。
苹果落地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人们都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他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思考与交流:
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动脑筋)
2.布置作业。
阅读《寻马有术》《狮子和兔子》。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得意
伤心
满意
作业超市
课堂作业:
1.写一写。
jiǎnɡ ná jí shí hòu
品 走 来不
lìnɡ bìnɡ shí jiān zhǐ yào
外 且
2.找一找。
描写玲玲心情的词语有 ______ ______ _____
3.想一想。
玲玲还能画什么呢?
4.讲一讲。
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课外作业:
1.读一读。
我读了( )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2.想一想。
玲玲遇到问题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3.读一读。
《苹果落地》
《寻马有术》
《狮子和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