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在日常生活中,下面两个现象司空见惯,你能否解释?
(1)打开香水瓶盖,可以闻到满屋的香味;(2)装有热水的温瓶有时瓶塞会跳出来。
物质是可以再分的,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被我们看见只因物质由许多微粒大量聚集在一起才被我们所感知的。
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现象:试管中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1】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酚酞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实验2】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烧杯B
烧杯A
现象
解释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不变色
氨粒子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A的溶液中去了
被大烧杯罩着,氨粒子不易运动到大烧杯外
1、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氨水中的微粒从一只烧杯跑进另一烧杯中,发生化学变化,使酚酞变红。
3、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做不规则运动的。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什么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的更快,你知道为什么吗?
结论: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实验1】事先预测结果,并与实际记录值进行比较。
结论: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小于体积之和
体积变化情况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1/2,再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堵上塞子,将玻璃管颠倒数次,使其混匀,观察体积变化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体积之和
【实验2】哪一支注射器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原因吗?
微粒间空隙:气>液>固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细小、肉眼看不见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不规则)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3、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气>液>固
2、一般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就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
1、同一种物质,随着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其微粒间距离也发生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下面两个现象司空见惯,你能否解释?
(1)打开香水瓶盖,可以闻到满屋的香味;(2)装有热水的温瓶有时瓶塞会跳出来。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水的三态变化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D
B
C
A
D
实 验 现 象 解 释 答 案
(1)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A.微粒很小
B.微粒之间有间隙
C.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 )
(2)水电解分解 (2)( )
(3)一滴水中含有1.67×1027个水的微粒 (3)( )
(4)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可燃物燃烧 (4)( )
4、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解释为什么铁轨的连接处必须留有缝隙?
构成铁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当遇热时空隙变大,此时铁轨的体积变大,当遇冷时空隙变小,此时铁轨的体积变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所以要留有空隙。
5、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改变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易晾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慢
D 蔗糖溶解——微粒很小
A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二氧化碳晶体
铜中含有铜原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
水和大多数气体(稀有气体除外)等
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固体
由离子构成的:
食盐(氯化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