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跳柴歌接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跳柴歌接力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接力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22 15: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跳柴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有活力地演唱歌曲。
2.了解附点音符的节奏特点、 了解歌中相同音乐素材的运用。
3.通过这首歌,了解宝岛海南的风土人情和竹竿舞这种艺术形式。
教材分析:
海南民歌,作品歌词描写了三月海南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人们欢快的场面。
教学准备:
钢琴、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黑板上画好节拍。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用一首歌,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先来说几个关于这个地方的特点,看看谁能最先猜出是哪里。”
师:这里四季如春、这里盛产椰子、竹子、这里还有美丽的“五指山”、“万泉河”、 这里有著名的“天涯海角”、“这里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端” 生回答(海南) 生补充关于海南的知识“提到海南、你还想到什么?”
师补充:“海南是祖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份、四面环海……少数民族黎族。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来自海南的黎族民歌《跳柴歌》,
这首歌不仅可以演唱,并且可以加入一些有活力的动作,同学们想一想一起跳舞啊? 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二、教唱
1.欣赏《跳柴歌》范唱,初步感受节奏与旋律。
2.分句朗诵歌词。
请一位同学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第一二句) 全体同学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第一二句)
请同学找出三四句和一二句节奏的不同。(相同办法朗诵三四句)
3.全体视唱旋律,注意强调重拍;(钢琴伴奏)
4.加入歌词演唱;
全体同学演唱; 师:“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 生回答 师:“这四个乐句的旋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一二乐句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三四乐句也是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 生回答
5.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比比谁唱得更有感情;
分组衔接演唱, 一大组唱使用了相同旋律的部分(每句的前半句)二大组唱每句的后半句(师指挥,MP3伴奏)。
师:“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你唱这首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欢快的情绪,按照分组的顺序再来演唱一遍” (师指挥,MP3伴奏)
三、编创
1.师:“黎族人每逢过节时,都喜欢进行一种叫做“跳竹竿”的活动。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的活动,不但舞姿优美,而且富于节奏。每逢过年过节,黎族人民穿着艳丽的服饰,欢聚在广场上,跳起“竹竿舞”。师:两个人在两边,各执竹竿的顶端,在音乐的伴奏下随着节拍一开一合。 同时不断敲打垫在下面较粗的竹竿 中间跳的人要用双脚或单脚踩着节拍巧妙地落地,既不能踩着竹竿,也不能被不断开合的竹竿夹住。(师弹旋律、生在既定的节拍点用单脚着地)
2.分角色模拟跳竹竿:1/3同学拍手、打出落脚的拍点,1/3同学演唱歌曲,1/3同学跳、在既定节拍点单脚落地、上半身自由造型。
课后拓展:
师:“歌词中提到个两个海南的地方,哪位同学发现了啊?” 生回答 师:“五指山”和“万泉河”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