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演讲辞”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知识;
2.掌握“学会虚构,学会想象”的技巧。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演讲辞
定义
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特点
第一.针对性。
首先,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评论和论辩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能为听众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其次,要知道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共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演讲稿写成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之处,均应修改或调整。
第三.鼓动性。
演讲稿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引人深思;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所以,能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听众好感。
悼词
定义
悼词,中国古代称为“诔词“哀辞”“吊文”“祭文”等。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业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
特点
有针对性,演讲是面对听众的,中心要突出;感情要真挚,语言要通俗形象;主体部分的结构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
字词汇总
豁(huò)然开朗 弭谤(mǐ) 造诣(yì)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繁芜(wú)丛杂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ó)有成效 嫉(jí)恨 商榷(què)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本文是一篇就职演说,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在演讲中,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表达了作者对青年学生的深切关爱和无限希望,也使北大从此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演讲词。全文以美国宪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为依据,猛烈抨击种族歧视的政策,为黑人争取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
写作特色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糅合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我有一个梦想》
1.全文线索清晰,丝丝入扣,整体性强。
其冷静深入地分析,稳健严谨的结构,使得文章周密老到,无懈可击。
2.文章在语言表述上极富特色。
文字生动流畅,语调热情,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尤其是演说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显示出作者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
全文1300多字,按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概括地介绍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严密性表现在:句子中的限制和修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承接和照应。
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文章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
知识迁移
(2019 漳州平和一中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
乐黛云
①1937年,林语堂用英文写了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生活的艺术》。书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持续52个星期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在美国重印40多次,被翻译成10多种不同的文字。这种现象说明世界需要于中国的,是不同于他们自已原有思想的另一种思想,不同于他们惯常生活方式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②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觉。对中国文化来说,通过今人的自觉,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中国新思想”,是根本之道。
③当代世界深陷各种冲突之中。从军事战争到经济战争,从资源争夺到社会斗争,从国际冲突到文化对峙,如何克服冲突、形成合作,是人类一直未能解决的最大问题。
④中国先哲认为,个人无法独立生存,人的初始状态就是与父母和他人的关系,这首先就是一种社会合作状态。社会的基因不是个人,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我国学者从中国文化的这个立场出发,参与世界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出发点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重视。中国学者李泽厚在《伦理学纲要》中,提出了中国文化的“情本体”,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的“情理”与西方“理性”的讨论,也引发西方文明对自身的反思。
⑤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由选择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面向世界,与他种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已有悠久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布莱希特①等人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⑥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共鸣,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片面性,但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⑦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
【注】①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文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白璧德(1865-1933):美国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诗人。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生活的艺术》一书在国外的畅销,引出了“世界需要‘中国新思想’”这一论题。
B.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建立在中西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C.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思想”的创生对于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积极的意义。
D.“中国新思想”根植于中国文化,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
2.第④段以李泽厚为例,其论说目的是什么?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
3.怎样才能促进中国文化进入西方文化主流?请根据全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D项“是解决国际冲突、文化对峙等重大问题的根本之道”,于文无据。)
2. ①说明从中国文化的伦理立场出发,中国学者参与世界大问题的讨论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
②说明世界需要的正是中国有别于西方的另一种思想。
3. ①提高中国文化自觉,创生“中国新思想”。
②关注异文化视角及其给我们的启迪,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提升中国文化的实力与影响力。
③重视西方的需要和文化处境,积极主动推广中国文化。
拓展阅读
我们将战斗到底
丘吉尔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必须非常慎重,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蕴藏着胜利,这一点应当注意到。这个胜利是空军获得的。归来的许许多多士兵未曾见到过我们空军的行动,他们看到的只是逃脱我们空军掩护性攻击的敌人轰炸机。他们低估了我们空军的成就。关于这件事,其理由就在这里。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你们。
这是英国和德国空军实力的一次重大考验。德国空军的目的是要使我们从海滩撤退成为不可能,并且要击沉所有聚集在那里数以千计的船只。除此之外,你们能想象出他们还有更大的目的吗?除此而外,从整个战争的目的来说,还有什么更大的军事重要性和军事意义呢?他们曾全力以赴,但他们终于被击退了;他们在执行他们的任务中遭到挫败。我们把陆军撤退了,他们付出的代价,四倍于他们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已经证明:我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飞机和我们所有的飞行人员比他们现在面临的敌人都要都好。
当我们说在英伦三岛上空抵御来自海外的袭击将对我们更有好处时,我应当指出,我从这些事实里找到了一个可靠的论据,我们实际可行而又万无一失的办法就是根据这个论据想出来的。我对这些青年飞行员表示敬意。强大的法国陆军当时在几千辆装甲车的冲击下大部分溃退了。难道不可以说,文明事业本身将有数千飞行员的本领和忠诚来保护吗?
有人对我说,希特勒先生有一个入侵英伦三岛的计划,过去也时常有人这么盘算过。当拿破仑带着他的平底船和他的大军在罗涅驻扎一年之后,有人对他说:“英国那边有厉害的杂草。”自从英国远征军归来后,这种杂草当然就更多了。
我们目前在英国本土拥有的兵力比我们在这次大战中或上次大战中任何时候的兵力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这一事实当然对抵抗入侵本土防御问题起有利作用。但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们不能满足于打防御战,我们对我们的盟国负有义务,我们必须再重新组织在英勇的总司令戈特勋爵指挥下发动英国远征军。这一切都在进行中,但是在这段期间,我们必须使我们本土上的防御达到这样一种高度的组织水平,即只需要极少数的人便可以有效地保障安全,同时又可发挥攻势活动最大的潜力。我们现在正进行这方面的部署。
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这次战役,我军死伤战士达三万人,损失大炮近千门,海峡两岸的港口也都落入希特勒手中,德国将向我国或法国发动新的攻势,已成为既定的事实。法兰西和比利时境内的战争,已成为千古憾事。法军的势力被削弱,比利时的军队被歼灭,相比较而言,我军的实力较为强大。现在已经是检验英德空军实力的时候到了!撤退回国的士兵都认为,我们的空军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要知道我们已经出动了所有的飞机,用尽了所有的飞行员,以寡敌众,绝非这一次!在今后的时间内,我们可能还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曾经让我们深信不疑的防线,大部分被突破,很多有价值的工矿都已经被敌人占领。从今后,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承受更严重的困难。对于防御性战争,决不能认为已成定局!我们必须重建远征军,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必须减少国内的防卫兵力,增加海外的打击力量。在这次大战中,法兰西和不列颠将联合一起,决不屈服,决不投降!
注: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随后,丘吉尔旋即发表了他在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演讲。这次演讲,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十大演讲中名列第一。
单元写作
写作引导
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点是学习虚构,学会想象。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虚构性作文分两类:
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物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出来的角色”。
一类是科学幻想,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
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的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合理虚构。记叙文里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这种真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提炼的过程,就是艺术化的过程,它决定了记叙文的艺术性。
在写记叙文时,应该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有时,只要细节真实,整体结构虚构也无妨。
想象作文大致分三类:再造想象作文,创造想象作文,幻想想象作文。
范文导引
请以“站在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4)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站在文学的门口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
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站在文学的门口,我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那些高贵的灵魂的歌吟,去驻足观看那隐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与对于崇高的向往。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被文学艺术化了的灵魂与生命,在文学的殿堂里凝固永恒。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那轩举的意气已将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欢离合的真情泪滴已将我浸湿。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存在于历史的视线里,轻易地将我俘获;又用他们高贵的灵魂锻造的文字,凝滞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间的闲狐兔。
站在文学的门口,那门里飘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将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史铁生自嘲“职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他文字里关于生命的思索,给予我深深的感动;他的坚忍,使我在遭遇崎岖时亦能淡定从容。冰心笔下深邃的大海与圣洁的母爱,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间隙里驻足,体察弥满我生活的爱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动容于保尔的钢铁意志;读《鲁滨逊漂流记》,我欣赏生命与自然的契合……
被文学具体化了的生存形式与生活态度,如细雨,如飞花,浸湿生活,铺就诗意的岁月。当我站在文学的门口,暮雨晨风阵阵飞来,让我走得坚强并且诗意。
站在文学的门口,终究只是欣赏文学别样的乾坤。我知道,终将有一日,我会走进文学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生命别样的风貌。
【名师点评】欣赏文学里别样的乾坤,拥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听,去观看,去收获;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体味艺术的灵魂与生命,领略作品飘散出的生活哲思,让“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坚强且诗意,淡定且从容。作者将思绪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学门内的世界,信手拈来,纵情挥洒,感悟真切,议论生辉。
文章积淀深厚,思路清晰,语言典雅。从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语文素养看来,走进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诅咒(zǔ) 估量(liànɡ) 芜杂(wú) 豁然开朗(huò)
B.即使(jì) 诚挚(zhì) 会晤(wù) 旁稽(jī)博采
C.砥砺(dǐ) 相勖(xù) 商榷(què) 卓有成效(zhuó)
D.肄(sì)业 戳子(chuō) 蜕变(tuì) 骇人听闻(hài)
2.(2019 温州中学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
B.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浊的路。
D.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泄下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______。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________的。
(3)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________的极乐世界。
(4)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________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出此下策。
A.情谊 陶冶 深邃 未必
B.情意 陶醉 深沉 未尝
C.情谊 陶醉 深沉 未必
D.情意 陶冶 深邃 未尝
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B.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
C.老高说他有四个年龄:一个是岁月年龄,66岁;一个是健康年龄,45岁;一个是爱心年龄,10岁;一个是永恒年龄,通过献血和死后捐赠遗体,将爱心永留人间。
D.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5.(2019 江西抚州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19年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队被智利队打败,曾经的黄金一代跌落神坛,这结局让许多球迷大快人心。
B.生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使年轻的父母入不敷出。这就要求家长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如数家珍,不能盲目跟风攀比。
C.他不能同人锱铢必较的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D.金色的松林、碧绿的峡谷、雪白的冰川……组成一个童话世界。这样的景致,让任何一个设身处地的人都会深深感动。
6.(2019-2019 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以往的海上漂流影片不同,它以崭新的视觉、奇幻的色彩征服了不少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B.主流媒体是喉舌,也是重要的文化阵地,它能否完成自身使命,这和它所生产的文化产品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C.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拉进了车间,和他说起了这次全厂职工技能大赛中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D.大气层又叫做大气圈,它把地球厚厚地包围着,其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组成。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7.为什么说 “美国忽视时间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将是致命伤”?
8.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一句的理解。
9.“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马丁·路德·金认为应该怎样斗争,为什么?
10.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鲁迅①
毛泽东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
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近年来,他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一九三六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的准确,那样的清楚。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侵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比如:德国的考茨基、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就是明显的例子。在中国,这等人也不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最初大家都是左的,革命的,及到压迫来了,马上有人变节,并把同志拿出去献给敌人作为见面礼。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随时教育着、训练着他所领导下的文学青年,教他们坚决斗争,打先锋,开辟自己的路。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②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若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注:①这是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②指鲁迅1925年12月29日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发表在1926年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期。
11.分析“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在原文的作用。
12.作者为什么说鲁迅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3.作者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14.作者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鲁迅的贡献,请结合原文,对“鲁迅精神”加以概括。
作文
15.以“我的大学梦”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主题班会上演讲,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A项“量”读“liánɡ”,B项“即”读“jí”,D项“肄”读“yì”。)
2. A(B.蜇居——蛰居(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蜇:海里生的一种腔肠动物,形状像张开的伞,可供食用);C.安祥—安详(祥:本意指有关吉凶的征兆。祭祀、奉行羊向上呈现美好的品德,为祥。详:1.细密,完备,与“略”相对:~细。2.清楚地知道:内容不~。3.说明,细说:内~。4.审慎:~平(审理案件审慎公平)。~刑(断案用刑谨慎)。5.旧时的一种公文,下级官员对上级的报告:上~。~文。)、焦浊—焦灼(灼:1.烧,炙:~热。2.明白透彻:真知~见。3.鲜明:~~。~亮。~然。浊:水不清,不干净) D.倾泄—倾泻(泻:液体很快地流。泄:液体或气体排出))
3. A(“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意”指感情和心意。“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陶醉”指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中。“深沉”指性格沉着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邃”形容深远或高深不容易理解。“未必”指不一定;“未尝”指不曾。)
4. B(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等”“等等”表省略。)
5. C(A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C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D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6. B(A征服口味,动宾搭配不当,应当改成“征服了不少有挑剔口味的观众”;C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歧义句,是师傅高兴,还是徒弟高兴; D“组成”要去掉,句式杂糅。)
7.黑人如果得不到与白人同等的自由平等的生活,斗争就不会结束,就将继续动摇国家基础。
8.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爽朗的秋天”比喻黑人赢得“自由和平等”后的令人欣喜的社会氛围,以“酷暑”比喻黑人斗争的热情,表达了他要领导黑人坚持斗争直至胜利的勇气和决心。
9.要采用和平斗争的方式,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以精神力量进行斗争。因为抱有敌对的仇恨态度的暴力行动根本不利于黑人权利的实现。
10.美国应该重视时间的迫切性,并正确估计黑人斗争的决心;黑人的民权运动要坚持和平斗争方式。
11.这句话点明纪念鲁迅先生的首要方面,开宗明义,照应文题,引出下文。
12.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
13.这是对鲁迅先生作为思想家的极高评价,一方面肯定了鲁迅眼光敏锐,拥有善于戳穿一切反动派的本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肯定了鲁迅对于中国革命的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14.思想深刻,认识透彻,立场坚定,顽强斗争,勇于牺牲。
15.【提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论述或描写抒情。
1)我的大学梦是什么?
2)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大学梦?
3)我如何为实现这样的梦想而努力?
就一篇文章而言,可就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阐述,也可以就两三个问题综合阐述(不过这样写难度有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