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12.4 升华与凝华(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12.4 升华与凝华(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28 15: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12.4 升华与凝华

1.下列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A.大雨 B.冰雹 C.霜冻 D.雾
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
C.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
D.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
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放的樟脑片隔了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熔化现象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一会儿粘满水滴的过程是液化吸热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雪在太阳光照射下熔化成水 B.冬天房间窗玻璃内表面结有冰花
C.倒在碗里的酒精会逐渐减少 D.冰冻的衣服在0度以下也会干
5.11月份,我国北方出现了大暴雪天气,有些地方雪的厚度达到30cm以上,高速公路被封闭,公交车停运,学校停课。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6.在高山上饭菜不易煮熟,是因为高山比平原地区大气压强   (填“高”“低”或“保持不变”),使得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7.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颗粒状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向空气   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粒或   成小液滴,冰粒或液滴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熔化成水滴,和原有水滴一起降落就形成了雨。
8.如图所示,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锥形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发现卫生球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在烧瓶内的树枝上就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
9.2018年1月,由《人民日报》报道的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冰花男孩”一度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网红,全社会为之动容。在报道照片中,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冰花粘成雪白,脸蛋通红。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倡议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参与“青春暖冬行动”,一起伸出温暖的双手,集聚关爱的力量,为孩子们捐赠爱心善款,帮助他们温暖过冬,快乐过年。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冰花男孩”的“冰花”是如何形成的?
   
10.用干冰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1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   时,会把周围空气中的   ,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但人手若不慎与干冰接触,皮肤上的水就立即变成冰而被干冰黏住,这是很危险的,此时应立即用水浇淋,直到皮肤与干冰分离为止。去年春夏之间,某地区出现旱灾,为了缓和旱情,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炮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中,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很快变为气体,使高空中的   ,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   落到地面。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句子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2)(1)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液   。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大部分地方用水很紧张。作为公民,我们都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请你提出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   .

12.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实现人工降雨,此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有(  )
A.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固 B.干冰升华,水蒸气凝华
C.干冰升华,水蒸气液化 D.干冰熔化,水蒸气凝华
13.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这一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15.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C.“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16.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叫“固体清香剂”的产品,把它放在饭店、厕所、汽车等地,能有效地清新空气,让人感觉温馨芳香,这种现象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
17.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前的气温高,下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要形成霜,气温必须在0℃以下,故霜前冷;雪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故化雪时冷
18.前段时间泰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   ,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   热量而   为雨滴落到地面。
19.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中干冰经历了   过程,此过程干冰从云层中   热;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   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下落中再   成雨落下。
20.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减慢/加快)蒸发吸热。
(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    减弱噪声的。
(4)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    现象;有时会看到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    (选“室内”或“室外”)的   (选“水蒸气”或“空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    热。(选“吸”或“放”)
20.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   ,属于   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   里。
22.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有关部门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多次实施了人工降雨,通过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直接变成了气体,这是   现象,这一过程中要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   (填“升高”或“降低),致使周围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小冰粒,这是   现象,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后变成雨点落到地面上,这是   现象。
23.冰山上的积雪有的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有的   变成水,汇入江河;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24.(2019?营口)小明是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下列对小明的相关估测正确的是(  )
A.步行上学的速度约4km/h B.质量约为600kg
C.正常体温约为40℃ D.身高约为150mm
25.(2019?兰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0℃ B.学生座椅的高度约40dm
C.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重力约20N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400W
26.(2019?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27.(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28.(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29.(2019?兰州)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30.(2019?仙桃)冬天,触摸操场上的健身器材,常常觉得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冰凉。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温度低 B.不同的同学体质不同,手的导热快慢不同
C.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更容易导热 D.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热量少
31.(2019?兰州)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
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 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32.(2019?营口)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汽化为水蒸气
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D.冬天的早晨辽河边出现美丽的雾凇,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3.(2019?沈阳)一天晚上,某集体宿舍楼突然断电,走廊的应急灯立即亮起。经检查发现楼内空气开关跳闸。8min之后故障排除,闭合空气开关恢复供电,应急灯熄灭。应急灯的发光元件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每盏应急灯的实际功率为2W.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造成的
B.发光二极管发光部分是由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C.本次断电每盏应急灯消耗的电能是16J
D.应急灯亮起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34.(2019?玉林)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35.(2019?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36.(2019?宜昌)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7.(2018?朝阳)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填“升华”、“熔化“或“凝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雨。我国大型客机C919,飞机上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38.(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39.(2019?武威)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40.(2018?长沙)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小明在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后,不仅为我们伟大祖围的成就倍感骄傲,而且发现影片中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
“振华30”,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它的排水量达25万吨,在港澳大桥合拢时,把一个6000吨的接头,精准嵌入水下的安装基槽,即使海底涌动的洋流对接头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振华30”也能在作业中保持绝对平稳;1万公里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川藏公路北线,白雷皑皑的夜儿山隧道全线贯通;兰大高速,春天云雾缭绕:京新高速,穿越沙漠;
中国第一列标准动本组“复头号”速度高达350km/h,京沪全程只需要4.5小时;京广高铁,8小时让人体验穿越四季的感觉;
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作为全球超级大港,130辆自动导引运轮车会根据地下埋成的六万多根磁钉感知自己的位置,只需要9个工作人员就实现了智能码头的生产控制;
“中国天眼“FAST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受守宙深处的电磁波。其设备中有4千多块反射面板,每一块都可以转动,使人类观測太空不再存在死角…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則民族强,小明决心学好物理,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进一步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   ;
(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   (选填“凝固”或“凝华”)形成的;
(3)从文中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出确回答,要求与上述两问不重复。
提问:   ;回答:   。

课课精编精练——12.4 升华与凝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解答】解:A、镜面变模糊,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镜面上造成的,故A正确;
B、冰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大、熔化后水的比热大于冰的比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之间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故B正确。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故C错误。
D、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
A、雪在太阳光照射下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冬天房间窗玻璃内表面结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C、倒在碗里的酒精会逐渐减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在0度以下也会干,是冰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答】解: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故选:C。
6.【解答】解:
在高山上饭菜不易煮熟,是因为该地区海拔高,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降低造成的,在海拔很高的地区一般用高压锅才能煮熟食物。
故答案为:低;降低。
7.【解答】解: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颗粒状的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并向空气吸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液化成小液滴,冰粒或液滴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熔化成水滴,和原有水滴一起降落就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凝华,液化。
8.【解答】解:
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
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9.【解答】解:冬季,室外温度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头发、眉毛会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头发、眉毛上,形成美丽的冰花。
故答案为:“冰花男孩”头发上、眉毛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形成的。
10.【解答】解:干冰易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时,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入云中,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下降时遇到暖气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11.【解答】解:(1)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属于升华;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属于凝华;冰粒遇到暖气就变为雨点属于熔化;
(2)上面(1)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液化和凝华;
(3)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比如要一水多用,用洗菜的水来浇花等。
故答案为:干冰遇热直接升华变成气体;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水蒸气凝华变成小冰粒;冰粒遇到暖气就熔化变为雨点;
(1)升华、液化、凝华、熔化;(2)化和凝华;(3)要一水多用,用洗菜的水来浇花等。

12.【解答】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这就是雨。
故选:C。
13.【解答】解:①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②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③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④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③④正确,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白炽灯在发光时,钨丝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钨会升华为钨的蒸汽,在灯泡不发光时,钨丝的温度就会降低,灯泡内的温度降低,钨蒸汽受冷凝华为黑色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
故选:B。
15.【解答】解:
AC、“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C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B错误;
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解:由题目中的固体清新剂可知,物质原来是固态。使各种场所空气变得清新,说明现在是气态。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故选:C。
17.【解答】解:
AB、“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针对下霜前后相比的,雪后寒是针对下雪前后相比的;不是霜前和雪后进行比较,也无法准确判断霜和雪形成的温度,故A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的,所以下霜时,气温要高一些;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是吸热的,气温要低一些;故C错误。
D、霜是地面附近空气中水蒸气在低温下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水蒸气要发生凝华,气温要足够低(在0℃以下),所以霜前冷;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空气温度不是很低,雪后积雪熔化,熔化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雪后寒;故D正确。
故选:D。
18.【解答】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从而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吸收热量,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下降;凝华;吸收;熔化。
19.【解答】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由固态熔化成为液态,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 熔化。
20.【解答】解:(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了蒸发,因为蒸发吸热;
(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
(3)下雪后,雪地上蓬松多孔,蓬松的雪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显得比较安静;
(4)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答案为:(1)减慢;(2)红外线;(3)传播过程中;(4)升华;室内;水蒸气;凝华;放。
21.【解答】解: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故答案为:室内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放热,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内表面。
22.【解答】解:
人工降雨是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会迅速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气便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的水,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降低;凝华;熔化。
23.【解答】解:
冰山上的积雪一部分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积雪变成水,属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汽化。

24.【解答】解:A、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1m/s=1.1×3.6km/h≈4km/h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0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5.【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A符合实际;
B、学生座椅的高度在40cm=4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2kg×10N/kg=2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中日光灯的工作电流约0.18A,其功率在P=UI=220V×0.18A≈4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6.【解答】解:A、路面变干,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雹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体颗粒。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冻衣服晾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7.【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选:D。
28.【解答】解: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解答】解:A、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正确;
B、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灭亡的过程,太阳和太阳系也是这样的,最终也会走向“死亡”。故B正确;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故C正确;
D、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宇宙不存在所谓的中心。故D不正确。
故选:D。
30.【解答】解:冬天,室外的铁质器材与木质器材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当时的气温,
由于铁的传热能力比木材的传热能力强(铁器是热的良导体、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铁器能较快的将手的热传走,而木材传热比较慢,所以使人会感到冷热不一样。
故选:C。
31.【解答】解:初秋季节,小草叶片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蒸锅上方生成“白气”时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初冬,草丛中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酒精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故A正确;
B、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不正确;
C、刚从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故C正确;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正确。
故选:B。
33.【解答】解:
A、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发生了短路,也可能是总功率过大,故A错误;
B、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就是单向导电性,利用的主要材料就是半导体,故B错误;
C、由公式W=Pt得:W=Pt=2W×480s=960J,故C错误;
D、应急灯亮起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故D正确。
故选:D。
34.【解答】解: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升华;吸热。
35.【解答】解:“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
36.【解答】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与“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凝固。
37.【解答】解: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
38.【解答】答:
(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39.【解答】答: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的小水滴;
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
发生这两种现象的条件是室内外有一定的温差,当温差不大时发生液化,当温差较大时发生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