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5《搭船的鸟》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2 23: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搭船的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抓住翠鸟的哪些方面来写的,依据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在展开想象、朗读体验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观察记录单。
2.准备翠鸟的图片。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哪!快来看。(课件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
的感受。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
3.揭题: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做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并板书:搭船的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引导学生互助学习生字、新词。
(1)大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fù lā  yīnɡ wǔ qiāo qiāo
外祖父  沙啦沙啦  鹦 鹉   静 悄 悄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鹦”“鹉”“悄”借助声旁“婴”“武”“肖”读正确,借助形旁“鸟字旁”“竖心旁”理解字义。
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沙啦”里读一声,用在句尾作语气词时读轻声。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记记下面的词语: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难句,指名读。
①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②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自主学习,熟读课文
1.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尽量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2.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检查朗读情况。汇报时可以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其他同学听后随机评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把课文读熟练,为品析课文做好准备。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书写生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4.指名说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请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些生字。
5.重点指导,教师示范,突破写字难点。
搭:左窄右宽。右边下部是“合”,中间有一个横。
翠: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
嘴:左边的“口”写得小一些,右边上部的“此”写得小些,下部的“角”写得大些。
吞:第一笔是横。
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随时纠正写字姿势。
7.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议。
设计意图: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通过教师示范点拨,突破写字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搭船 外祖父 沙啦 羽毛 鹦鹉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2.过渡:同学们真棒!生字词掌握得真好!沙啦沙啦的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观察这只“搭船的鸟”。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深入读文,体会观察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预设:(1)第1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的船上的场景。
(2)第2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的外貌。
3.感受外貌之美。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看看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想想作者主要是抓住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红色的长嘴”来体会翠鸟的美。(板书:美丽)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方法。
(3)出示翠鸟和鹦鹉的图片。你能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这只鹦鹉,然后说出它的美丽吗?
(4)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再次感受翠鸟的美丽。
(5)小结:作者抓住翠鸟的颜色进行描写,突出了翠鸟的特点。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让人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只小鸟,仿佛这只小鸟就在眼前。
(6)你能通过朗读来体现翠鸟的漂亮吗?指导学生朗读。
(7)积累记忆。
看着翠鸟的图片,你能填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__________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__________的,翅膀带着一些__________,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__________的长嘴。
4.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看到这样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作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课件出示)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2)指名读好这三个问句。
5.感受翠鸟捕鱼本领的高强。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冲、飞、衔、站、吞”都是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3)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翠鸟捕鱼时动作很快。我是从“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看出来的。
(4)播放翠鸟捕食时的视频。结合课文的描写,再次感受翠鸟捕食时行动敏捷的特点。
(5)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准的动词,使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这值得我们学习。
(6)指导朗读。
6.引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生齐读)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7.小结:由此可见,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翠鸟的特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体验。同时注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学习方法,尝试观察
1.作者抓住了翠鸟颜色美丽、捕鱼本领高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漂亮的翠鸟。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也许是彩色的大公鸡,也许是可爱温顺的小猫,还有可能是本领高超的小狗。请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一写它的颜色,也可以写一写它的本领。选择一个方面,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写一写吧。
2.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视频,学生观察后填写观察记录单。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小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认识了新朋友,给平淡的旅行增添了快乐。你们也能细心观察,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出这么精彩的作品,给自己鼓鼓掌吧!
设计意图:设计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抓住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观察。学以致用,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四、激发兴趣,拓展延伸
1.课外拓展: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和爸爸、妈妈再找一些关于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读一读。
2.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孩子们对这只搭船的鸟非常感兴趣,我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突破重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感受翠鸟的美,抓住相关的动词来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写法。为了能够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我在课堂上安排了仿写小练笔,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在练笔中展现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有的抓住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有的描写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效果较好,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